第3章 我的大學(1 / 1)

2005年秋―2008年夏就讀於黑龍江雞西市雞西大學經濟係,時光荏苒,如今已是第10個年頭,前些天無意中翻開相冊,沉默許久,塵封已久的青春,揮之不去的思念就成了一杯烈酒,越想越醉心越苦,點點珍藏的記憶已把心融化,那開不盡的,落不完的惦念,讓心在隱隱悸動。打開網站,熟悉的字眼也已消失不見,唯有“黑龍江工業學院”。

自畢業後,再沒有回過母校,那些年那些事那些學弟學妹,偶爾在夢裏見到:那些皚皚的白雪,滿園的姹紫嫣紅,破街上的網吧,坐在我前麵的女孩,你還記得我嗎?

我的大學簡單而直白,沒有寬敞巍峨的大門,沒有矗立威嚴的燈塔,更沒有曲曲折折、繁花似錦的荷塘,隻有鏽跡斑斑的鐵門,一道不算很高的柵欄,便把我的大學圈住,便是我大學的全部。

我時常躺在碧綠的草地上獨自仰望蒼穹,天空那麼的湛藍,仿佛美人的眼瞳:深邃、朦朧。時常站在操場邊,欣賞籃球隊的英姿颯爽。時常在蟋蟋娑娑的林蔭小道,看秋天裏的落葉、夕陽西下。

床前的收音機放著情歌,一遍又一遍重複著同一種旋律。除了思念的白,似乎沒有別的顏色。

“有些詩寫給昨日和明日,有些詩寫給愛戀,有些詩寫給從來未曾謀麵,但是在日落之前也從未放棄過的理想,而我,則想寫給我如詩的青春——我的大學”。常聽人說別人的大學如何寬敞、好美,月牙湖、涼亭、柳樹、花朵、愛戀……。但是,對我而言,似乎不是。因為記憶裏除了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最多的便是那一汪水塘,還有破街上的網吧,前排暗戀的女孩,羞澀得讓人不敢表白。如此“多彩”片段讓我感到遺憾外,更多的便是難以置信。現在想來,大低是過慣了高中式“緊張、憂心”的囚籠生活,一下子放了閘,便找不到歸屬。於是我開始彷徨,除了三點一線的校園生活外,網吧便成了最常去的地方。網吧常常人滿為患,偌大的破街網吧幾乎每日爆滿,盡管我有心不來,卻架不住“寂寞”,依舊願意等待那些玩兒。當然,除了這些,最值得珍惜便是兩位老友:b先生、c先生。b先生因擅長吹牛皮得名,c先生因姓近音。緣由至今無解,或許是一種緣分,我們至今常聯係,雖然天南地北,但是總有一種難得割舍。

最靚麗的風景,不在課堂、不在《荷塘月色》,莫過於羞答答的燈火闌珊處―倩影,令人無限遐想。我和bc先生也時常踏足校園春色,渴望一段浪漫的邂逅,來一次愛戀,卻總失望而歸,又滿懷期待而去。多年之後,每當和bc先生相聚,無一例外的都會提到某某人某某事,而後大笑。

那時候僅有的一次郊遊―興凱湖,也是在臨近畢業,和外係一對情侶攜伴,名字、模樣忽然想不起來,大低還是我低不過人家的甜蜜,導致提前離場,記憶裏隻餘一彎發黃的水,金黃的沙灘,還有幾張青澀靦腆發黃的老照片。

除了這些,我的大學:沒有社團,很少的交際,消失的聯係,記不清的倩影,還剩下什麼呢?在這盛夏即將來臨的季節,同事、妻兒、家人還有幾個常聯係的老友,組成一個圈慢慢地咀嚼的時光,越嚼越苦澀,還有一些惦念。

夜裏,我、江、王、餘“四人幫”不經意中坐到一塊閑聊,無意中提到,也隻是笑笑。或許吧!每個人的際遇不同,也有不一樣的念想,正如我的那點事,也隻是有那麼一點與眾不同,僅此而已。

2018年3月10日夜

頭有些痛,本還想寫些,但終究抵不過深夜倦意,早早收了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