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合一”分析其字(1 / 1)

有很多人問我:什麼叫天地合一?天與地合在一起豈不什麼都沒有了?

其實他們沒有理解天地合一這個詞,在我的小說中天地合一中的天與地並非真正的天和地,而是虛指。天地合一就是天人合一,

我們的人生有愛恨情仇,有悲歡離合,有喜怒哀樂等等等等.....而這些東西都會在小說裏體現,我們人生的最高止境並非長生不死、天長地久而是能夠做到天人合一,能夠達到天地合一,這就是我小說的意圖。

我們可能還沒有理解得如此高深,包括我,我也是膚淺的理解天地合一這個詞,但我相信,隻要堅持不懈,我們都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家也可以看看這個解釋: 中國人最基本的思維方式,具體表現在天與人的關係上。它認為人與天不是處在一種主體與對象之關係,而是處在一種部分與整體、扭曲與原貌或為學之初與最高境界的關係之中。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觀點。

儒家

在儒家來看,天是道德觀念和原則的本原,人心中天賦地具有道德原則,這種天人合一乃是一種自然的,但不自覺的合一。但由於人類後天受到各種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發現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則。人類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達到一種自覺地履行道德原則的境界,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禪宗

在禪宗來看,人性本來就是佛性,隻緣迷於世俗的觀念、欲望而不自覺,一旦覺悟到這些觀念、欲望都不是真實的.真如本性自然顯現,也就達到最後成佛的境界,因此,他們提出“煩惱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達到覺悟後的境界是什麼呢?從某種秤諶看,仍有點象道家的一切順應自然之意。故禪宗語錄有言:“悟得來,擔柴挑水,皆是妙道。”“禪便如這老牛,渴來喝水,饑來吃草。”

道家

在道家來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莊子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於人製定了各種典章製度、道德規範,使人喪失了原來的自然本性,變得與自然不協調。人類行的目的,便是“絕聖棄智”,打碎這些加於人身的藩籬,將人性解放出來,重新複歸於自然,達到一種“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