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此戰會決定華夏未來走勢的呂子說完,起身取出軍事地圖仔細查看起來。其實從駐地出發前就可以通過地圖看出其中的問題,卻因為太多瑣事最終還是導致出現判斷失誤。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根據剛才和馮去疾的談話,再結合地圖上的標示就可以看出問題果然十分嚴重。趙軍當初設置的兩座壁壘都是根據地勢設計建造完成的,而壁壘的北方有次高地存在。
問題雖然沒有馮去疾所言的那麼嚴重,站在山頂的趙軍可以朝守軍的頭上丟石頭。但若使用投石車或者是重型弩弓,是完全可以實現這一目的的。
所謂的山勢,都是有連貫性的。這座建築在山頂的壁壘的南坡相對陡峭,絕對是一處易守難攻的所在。而它的北坡則相對較緩,延伸出去百米與北麵的山峰相連接。
不管是從南坡上來還是站在壁壘之中,由於地勢和植被的原因都不易觀察到後麵的那座山。但這個不易觀察不是絕對的,有意去尋找或者是根據詳盡的秦軍作戰地圖都可以看出來。
可能是沒有參照物的緣故,這人若是站在壁壘後麵的次高峰上朝這邊觀望就不存在這個不易觀察的問題。因為有與周圍環境截然不同的石頭牆壁的指引,甚至可以用一目了然來形容都不為過。
在當時堪稱極為標準的軍事地圖上顯示,壁壘後麵的次高峰並不是一座拔尖的山峰。由於後麵的群山擠在一起,以至於形成了相對高度的一片起伏地帶。如果不是用海拔高度來比較的話,那麼這片相對周圍高度的區域就是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帶。
這片區域極廣,是可以大範圍布置軍營並且能夠夠駐紮大部隊的。若是隨後作為秦趙兩軍對壘的戰場,在上麵排兵布陣都有富餘。
看來隻能如此了!
審時度勢的呂子迅速采納了馮去疾的建議,決定放棄這座依然堅固的壁壘城趕往後麵的次高地。阻擊戰的主戰場隨即變更,將最初製定的壁壘阻擊戰改為平頂山戰役。
為確保作戰計劃的萬無一失,處事向來慎重的呂子又和馮去疾仔細研究探討一遍。經過一番討論,最終修改完成的計劃正式出爐。隻需隨後趕來的秦昭王批準同意,此計劃就會落實並隨後下發秦第十軍團作戰指揮部執行。
心裏已經有譜的呂子起身活動活動胳膊,收拾好計劃書裝進布袋。朝馮去疾微笑著點點頭,然後招呼還在外麵除草的兄弟們全都過來集合。
這是馮去疾第一次參與製定作戰方案,他對秦軍這種短平快的處事方式顯然不太適應。在他看來,需要一國之君點頭同意的方案,怎麼著也要過好幾道關口才能到達聖裁。
疑問並未問出口,心中已然有了答案。當他看到已經走出門口的那人的背影,頓時明白這才是真事。如果說以前隻是聽說或者是認為秦國將是未來統一華夏的國家,那麼此時此刻的他仿佛看到那一天的到來。
難道這就是天意嗎?在冥冥之中早已有了安排!
隨著信念的堅定,馮去疾感覺此刻找回了自己。就在這一刻,呂子曾經對他說的話在耳邊響起。吾輩不為個人名利所驅使,隻為天下蒼生而自強不息!假如你認為自己是個大英雄,那就從現在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