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為人並非那種鐵石心腸之人,在幕僚官的一再堅持下最終決定撥出人馬給蓄洪負責調遣。目標,西壁壘。作為趙軍此時的領軍人物,他其實也有自己的難處。當麵臨艱難抉擇之時,總還要有個取舍的。
若是能順路的話,身為主帥的趙括當然會想辦法去解西壁壘之圍。其中也不單單是因為那裏的守軍曠日持久的堅持,更多是為表明主將的態度。救援成功也是可以順便告訴跟著出生入死的大夥兒,沒有任何人會被輕易放棄的。
可是當前的問題卻是,救援西壁壘的方向與趙軍截獲秦軍主帥逃離的方向夾角形成直角。現在也可以這麼理解,看似半個時辰的路程好象不是太遠,可等完成救援行動以後再折返回此時的落腳點,徐家村。前前後後,至少需要耗費一個半時辰。果真耽誤這麼長的時間,相信人家王齕都已經跑回秦國去了!
蓄洪也屬於軍中的老人,自然知道主帥的難處。正是因為知道,他這才主動提出單飛的作戰申請給主帥分憂。不管最後的結果會是個什麼樣子,至少救援的態度擺在這。
此舉也是為了讓西壁壘的守軍安心,而不會因此導致發生兵變。至於參加此行動的人數問題,三千人馬做突襲之用應該夠了!
蓄洪跟主將告別以後,收攏新調撥過來的趙軍各部的將軍說明情況。不過不是說態度問題,而是直言相告前往解西壁壘之圍。
畢竟此次脫離主力部隊的行動屬於單幹,再加上這支由三千人組成的救援部隊將會留在西壁壘。蓄洪審時度勢,收集起遠遠超出單兵攜帶作戰物資的極限量。大量戰備物資和糧食將隨軍趕往西壁壘並最終隨部隊一同留下來繼續堅守,以作為趙括軍解放全上黨地區期間固守必備物資之用。也可以這麼理解,這支單飛的部隊表麵上是為突防作戰,實則為給西壁壘運送補給保障的支援部隊。
不論西壁壘是否近在咫尺,被趙軍占領的徐家村都是要留人守備的。攻占的地點最終都會變為趙國領地,留下兵卒把守也是攻擊方不得不去麵對的問題。再加上此地正好處在分兵作戰的中間節點上,趙括幹脆留下二千人馬駐紮此地。其一是為保證隨後被打通的西壁壘的通訊暢通,其二是作為隨後而來的後勤保障部隊的接應所在地。
被秦軍放棄的山後村,就留有一千名趙軍負責守衛。而呂子所帶領的老將兵團攻占的大王莊以及趙軍泅渡丹水河的淺水渡口,當初的計劃其實也都留有兵卒把守。卻因為所在地過於重要,都被隨後而來的秦軍悄無聲息地全部吃掉。
並未得到消息的趙括現在隻想快點擒下秦軍主帥,期間派出傳令兵去聯係後方的駐防軍也是個水過地皮濕的舉動。若是稍微用上點心思,隨即就會發現趙軍的大後方已經開始出現異常。由此所帶來的結果,就是趙軍的指揮機關並不知道自己的通訊保障和後勤保障已經全部失效。
戰場的不二生存法則,就是不能光想著吃掉對手而忽略被對手吃掉的可能。這話聽著俗,卻也是能夠保證自己最終活下來的最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