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借道魏國(2 / 2)

等這一切安排停當,呂子這才決定大隊正式出發。也因此而耽誤了不少時間,原定於辰時出發的隊伍被拖延到巳時才有所行動。所幸沿途並未遇到特殊情況,直到進入魏國境內也沒出狀況。

此次繞道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太行山上駐紮有大量的趙軍。這些軍卒就算不認得呂子等人,他們手裏所持有的武器卻是清楚的很。

而秦相範雎也是走的此路,取魏國官道進入趙國的。呂子等人為盡快趕到秦軍大營,也隻能選擇這條路回去。魏國邊防部隊並未接到嚴禁秦人往來的命令,所以照章辦事並未阻攔。至於說擅自扣留秦人,那可屬於外交大事,一支小小的邊防營還是不敢造次的。

再說呂子此次的隊旗可是昌盛記家的,走到哪兒還是麵子足足的。路過魏國邊防關隘自然是一路暢通,臨別前還給飽受風寒的邊防營留下點趙國的土特產。這個麵子可算是不小,是人都知道。

藏身隊伍中的小雨兒可是緊張的不行,就算在趙國都城內都沒有這麼緊張過。可能是因為看到軍隊的原因吧,畢竟這是屬於瞪眼就殺人的序列。

呂子認為這種推斷成立,便循著當地風俗給小雨兒講魏國的故事。反正都是些奇聞異事雜談,倒讓聽者忘記了剛才的緊張。

小雨兒嗬嗬偷笑的同時,也提到個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為何呂子在提到子楚時用王孫,而提到魏國家的軼事時卻用公子或者是公孫來代替。

其實這事兒還真簡單,恐怕隊伍中的也隻有小雨兒一人不知。呂子也難得心情好,於是告訴小雨兒其中的典故。自周武王建國以後,便規定了四等人。分天子、諸侯、大夫、士四等。

其中隻有天子的孩子可以叫王子,而天子的孫子則稱為王孫。諸侯的孩子稱為公子,他們的孫子則稱為公孫。這種叫法一直延續到秦齊兩國自稱為西帝和東帝,才算暫告一段落。因秦昭王是西帝,所以子楚可以稱為王孫。而魏國仍屬於諸侯序列,所以魏國公子家的孩子便叫公孫。

聽到這麼複雜的解釋,讓一直生活在山區的小雨兒半天都沒有反應過來。不過就是個稱謂而已,值得如此嘛!?

呂子對此也隻是微微一笑,沒再繼續往深了說。其實他的這種解釋太過牽強,甚至有點大逆不道的嫌疑。若不是因為周天下此時早已是贏弱不堪苟延殘喘,任那個諸侯國敢將自家的公子和公孫改成王子和王孫!?

不過此時說道魏國來,呂子突然想起那個魏國無忌公子來。如果不是因為最近比較忙,他就打算跟魏無忌做個了斷。此時借道魏國返回上黨,更有種壓製不住的衝動。隨著心氣上來,因內傷所致讓他差點吐出血來。忙止住報仇的念頭穩定心神,卻正好看到李信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