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領軍何時離開的趙國,沒有具體到那一天。為了保證此次趙國換將不為人知,連歡送動員儀式都省下了。當李牧清醒過來時,這才得知上將軍已經秘密進入太行山。
司馬尚這幾日並未離開趙府,趁懊惱不已的李牧養病期間將趙括留下的書卷交予李牧。並且告訴他,上將軍在離開時就一再囑咐發展騎射的趨勢。
自趙武靈王根據平原作戰的特點,開始倡導胡服騎射。為發展壯大騎兵部隊,他決定攻占草原遼闊的原陽。那裏是一處優良的天然牧場,是訓練騎兵的最佳場地。再加上當地的居民多善於騎射,也就使得這個計劃有了成功的諸多便利條件。
在其大力推行胡服騎射的過程中,從北方接近戎狄的地區大量招募善於騎射之人並組建疇騎部隊。同時借助這些人的先天優勢,改步兵部隊為騎兵部隊。利用豐厚獎勵的辦法,期間也收編了不少遊牧民族的胡騎充斥進疇騎營。選拔其中優秀者為騎射教官,培訓作戰兩不誤迅速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
所謂的疇騎,當然要有戰馬才可稱之為騎兵。趙國也曾試圖從戎狄的手中尋找優良的馬種,卻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計劃一直不順。後來隻好采用代地經營胡馬的方法收購戰馬並伺機控製住當時的林胡王,這才獲得了大批的良馬補充到疇騎部隊裏去。
這位首先在中原地區倡導騎射的趙王卻沒得善終,讓趙人是扼腕不已。因其在確立國家接班人的問題上優柔寡斷出現極大失誤,直接導致當時的太子趙章率兵作亂。
公子李成、李兌得知詳情後,起所部兵馬靖難。趙章兵敗後,逃到武靈王當時所居住的沙丘宮乞求收留。尾隨而至的李成和李兌不允,在攻打王宮過程中殺死了太子趙章。這哥倆因擔心大王玩秋後算帳替太子報仇,便尋個借口將武靈王圍困在宮中不得出。在相持三個月後,武靈王最終餓死在沙丘宮中。
即便如此,趙武靈王大力發展的胡服騎射還是被保留下來。趙國也因此從弱小一躍成為強國,他所留下的強大的疇騎部隊讓緊隨其後發展壯大的秦國是頭疼不已。雖然趙國割地獻城時有發生,但其疇騎部隊果真跟秦軍對抗基本上沒吃過什麼虧。
正是因為有曆史上的趙國提倡胡服騎射的出現,這才使得當時的諸侯國開始大力發展各自的疇騎部隊。墨守成規的作戰模式,也由以戰車為主的形勢逐漸朝單體騎兵上發展。而隨後出現的指揮騎兵作戰的各諸侯國裏優秀將領之中,以秦國的白起和趙國的趙括最為著名,再就是後來的李牧。
可是隨著三位占有主導地位的將領紛紛遭遇不測,使得很多騎兵作戰的精髓都沒能傳承下來。也就使得騎兵戰術的發展暫時被製約住,並在隨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停步不前。
秦國的白起和趙國的趙括,兩個人並不是相互聽說對方才知道名字。這兩位其實是很熟的,而且都曾在趙國設立在原陽的騎兵指揮學院待過。而在當時,趙國是本著友好開放的態度這麼幹的。與趙國交好的幾個諸侯國,都曾派出過學員進入原陽騎兵指揮學院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