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仰望星空(1 / 3)

在那靜靜的夜晚,當你遙望蒼穹,看到高掛在天空中那皎潔的明月,不由勾起你無限的遐思:要是能到月亮上去,進入巍峨的廣寒宮裏,陪陪寂寞的嫦娥姐姐,抱抱可愛的小白兔該多好啊......

小的時候,每當毛山川抬頭仰望夜空,總是被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明亮的月亮,還有那掛在天空當中的銀河所吸引,幻想能有一雙有力的翅膀,飛到那明亮的月亮,閃爍的星星上去,看看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什樣子,那裏是否也有活蹦亂跳的小朋友......

長大後,更是知道夜空中充滿了無盡的奧密和未知,每次遙望那橫貫天際、蔚為壯觀的銀河都是思緒萬千,總是想:難道宇宙中僅僅隻有地球上才有人類?可象地球這樣的星球在宇宙中不知有幾千幾萬億棵,難道就沒有一些星球上存在智慧生物?宇宙中就隻有地球這麼幸運,這麼獨特?毛山川堅信一定在其中的一些星球上,有著和我們一樣的智能生物在注視著我們!要是能夠駕駛宇宙飛船或飛蝶去進行星際旅遊,看看那裏的外星人長得什麼樣子,他們怎麼生活該多麼有意思,要是再交上幾個美麗的外星女朋友那就更美妙了......

現在的科學告訴我們,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誕生於一次大爆炸:也就是說宇宙本來一片虛無,裏麵什麼也沒有,宇宙所有的物質都集聚在一個“奇點”上(即是說構成地球,太陽,星星,月亮,銀河等一切東西的所有物質都濃縮在這個奇點內,神奇吧!)。“奇點”體積極小(比如說象乒乓球那麼大),密度極大,溫度極高。不知什麼原因,這個“奇點”突然爆了開來,奇點中的物質呈球形向各方飛去,宇宙和時間從此就誕生了,距今大約150億年左右。

科學家為我們描述了大爆炸發生後宇宙形成的過程:

大爆炸0.01秒後,宇宙溫度為1000億度,宇宙物質以光子、電子、中微子為主,質子,中子僅占10億分之一。宇宙體積急劇膨脹,溫度和密度不斷下降。

大爆炸0.1秒後,宇宙溫度為300億度,宇宙物質仍以光子、電子、中微子為主,但中子,質子比從1:1下降到1:0.61。

大爆炸1秒後,宇宙溫度為100億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負電子湮沒反應出現,宇宙物質仍以粒子形式存在。

大爆炸13.8秒後,宇宙溫度為30億度,氘、氦類穩定原子核(化學元素)形成。

大爆炸35分鍾後,宇宙溫度為3億度,核過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宇宙物質以粒子和輕原子核形式存在。

大爆炸30萬年後,宇宙溫度為3000度,化學結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如氫,氦等形成,宇宙主要成分為氣態物質,它們互相吸引、碰撞、遠離,漸漸形成了一團一團的雲霧一樣的氣體雲,慢慢地再進一步形成恒星和星係的原始狀態---星雲。

星雲體積很龐大,半徑起碼有好幾光年,它的外圍物質自由地向中心墜落,凝聚成為彌漫星雲,彌漫星雲在逐步凝聚收縮過程中進一步分裂,變成體積和質量更小而密度卻更高的小球狀星雲,形成星雲團.

星雲團中的物質由於萬有引力作用,密度大的吸引密度小的,成為一些團塊;這些團塊的周圍物質又陸續被吸引到團塊上,團塊逐漸增大,最後,最大的團塊由於熱運動造成的碰撞作用和分子結合力,使團塊內這些物質開始凝聚,在這個凝聚過程中,星雲體積收縮,並且逐漸變熱。隨著快收縮過程的進行,星雲內部的密度迅速增大,溫度快速升高,氣壓也相應增強,隨之發生一係列的反應,使外圍物質下落的速度和星雲的收縮速度減緩,即進入慢收縮階段。一般把處於慢收縮階段的天體稱為原恒星。慢收縮開始後,中心區受強烈壓縮而升溫並發出熱輻射,直到最後中心溫度升到約800萬攝氏度到1000萬攝氏度以上,由氫原子核聚變為氦原子核的熱核反應提供足夠的能量,使內部壓力與引力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一顆恒星(就是象太陽一樣的能發光發熱的星星叫恒星)就正式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