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阿爾迪(Aldi)成功啟示錄(1 / 2)

德國阿爾迪(Aldi)成功啟示錄

德國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汽車,最經久耐用的機械設備,是因為“德國製造業模式”追求精確,能發揮出德國人的認真、嚴謹。很少有人關注德國的服務業,因為人們認為德國的服務業並沒有製造業所具備的突出的比較優勢,這個產業不可能向世界市場延伸。但近年來的事實卻徹底推翻了這一論調,德國的零售業巨頭阿爾迪(ALDI)不僅在國內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也正悄無聲息地向世界零售業擴張它的版圖。

阿爾迪(ALDI)是德國最著名的以經營食品為主的連鎖折扣超市,AL是阿爾布萊希特(Albrecht)的縮寫,而Dl是dis— count(折扣)的縮寫,意為阿氏家族的折扣商店。它的所有者是現年80多歲的阿爾布萊希特兄弟。阿爾迪超市又分為“南阿爾迪”和“北阿爾迪”。南阿爾迪由弟弟特奧經營,他的連鎖店在德國西部和南部;北阿爾迪的所有者是哥哥卡爾,他在北方發展業務。

1946年,阿爾布萊希特兄弟從盟軍戰俘營被釋放後回到家鄉,接管了家族在德國埃森市郊(屬於魯爾工業區)礦區開辦的100平方米的食品零售店。到1950年,他們就成功擴張了l3家連鎖店。1962年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阿爾迪折扣超市才在德國多特蒙德開業。從1998年起,這家公司的銷售額便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2004年銷售額達到370億美元,擁有店鋪7000家,成為世界第11大零售商,還被評為德國第三最受歡迎的品牌。

阿爾迪的經營秘訣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全麵降低成本,凸顯價格優勢,將低價策略進行到底,薄利多銷。成本控製是每個企業家追求利潤最大化所共同關注的焦點,但要做到絕對低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永遠走在最低價的邊緣,阿爾迪就必須在采購、管理以及物流等各方麵都想盡辦法降低成本,把利潤擴大到極限。我們分別來解讀阿爾迪經營戰略的各個側麵,看看它是如何在對成本控製的瘋狂專注中造就出阿爾迪的成功,也許對麵臨全麵開放,外資大舉進入的中國零售業會有所啟示。

一、經營管理

阿爾迪的經營理念是服務大眾,不在繁華地段開店,選址均位於居民區附近、大學校區附近或城區邊緣,因這些地段房租便宜,客流充足。店鋪麵積僅有300—1100平方米,比傳統的超市都要小。店門看起來簡樸得近乎簡陋,裝修也是樸素無奇。沒有貨架,商品就裝在紙箱裏碼放在光禿禿的貨架板上,且堆積的擁擠程度無以複加。賣場裏也沒有現代化超市設備,商品上沒有標碼,而是直接將價目表懸在頭頂。以前阿爾迪一直沒有使用絕大多數超市普及的條形碼掃描儀和讀卡機等現代化設備,堅持使用最簡單的收款機,而且隻收現金(不接受銀行卡),為阿爾迪節省了大量的辦公設備投資及管理、維修費用。當然,這幾年阿爾迪也不得不跟上時代潮流,配置了掃描儀和刷卡設備。

解讀:布局合理,目標客戶群定位準確,工薪階層、學生、退休人士和其他低收入者的人均購買力雖有限,但數量龐大,總量就很可觀。阿爾迪盡一切可能將管理成本控製到最低,廣告、宣傳、現代化、數字化等等都隻是錦上添花,不把最本質的東西——產品做好,往往會舍本逐末。

二、產品

(一)優質低價

阿爾迪連鎖店最大的特色是便宜,其價格不僅對德國人來說顯得便宜,就是按中國人的收入水平來講,價格也相當低。以下是該店銷售的幾種El常消費品價格(折合成人民幣):一公斤麵粉1.8元,一升盒裝純蘋果汁35元,一公升盒裝牛奶3元,兩卷套裝36張的柯達彩卷l8元。在以上所舉的商品例子中,中國超市同類產品的價格都要高於這些數字,而德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2萬美元,每月人均收人為中國城市居民人均月收入的5~10倍,可以想見真的是超低價。

阿爾迪的產品是便宜,但便宜貨不等於劣質。在低價和優質之間阿爾迪找到了平衡點,用他們的廣告標語來說就是“質量走高,價格走低”。比如說阿迪爾采取了不需任何理由退貨的做法,讓顧客對產品質量放心。另外,商品的價格也較為穩定,一般常年不變。這樣做也算是對顧客無言的承諾,讓人買得省心、放心。

解讀:阿爾迪的經營方式有萬變不離其宗的感覺,消費者再變,選擇再多,優質低價是永恒的主題。阿氏兄弟的母親曾說:“人們的日子越難,我們的日子越好。”這句話聽起來似乎不太人道,但確是事實。收入普通甚至貧困的老百姓永遠都占大多數。當然這也和德國人務實,物質生活不慕虛榮有關。德國人本來吃得簡單,過得簡單,節約型社會的生活方式在德國占據主流。有文章評論阿爾迪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完美無缺地把握了本民族的消費心理,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本土優勢。”這也才使得德國的零售企業在與跨國巨頭的較量中占據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