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魏王朝,高樓大廈聳立幾百年,震懾百族,威懾海外,但是如今的大魏王朝卻是已經今非昔比,大魏王室龍氏一族已經失去了當初的權威,數百年來,家族門閥積累彼此之間積累恩恩怨怨,使得他們培養出強悍的門閥,一切強大的家族統治的諸侯國已經沒有人將王室放在心中了。
遼州都督李遠山,出身齊國公府,執掌遼州軍備,而遼州知府唐秋雲,出身唐國侯府,執掌遼州民生,兩家結好,李遠山和唐秋雲更是至交好友,兩人合力之下,遼州十幾年來,平安穩定,將遼州穩穩地攥在他們兩家的手中。
而眼下的大魏王朝各個州府更是如同遼州一般,都是已經被各個大的世家,諸侯國牢牢地攥在手中,王室掌握的州府寥寥可數,根本不能夠有效的管理天下,皇帝的命令難出京城百裏,在各個州府,人們更是隻識的世家,不識皇帝,可見大魏王朝已經垂垂可危,大廈將傾。
而此次遼州大軍貝爾草原大敗,李家和唐家首當其衝,遭受嚴重的打擊,唐秋雲他不得不好好考慮一番,雖然從來沒有人將王室放在心中,但是現在畢竟沒有人公開造反,所以他必須顧及這一點。
而其他的一些世家和諸侯定然會借助這個機會發難,唐家比不得李家,家業龐大,不僅控製著遼州這一方地域,此時唐秋雲心中鬱悶無比,原本好好的遼州,竟然被韃靼偷襲成功,大軍直逼汴京城下,眼前的事情使得唐秋雲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兩鬢已出現點點華發,他不知道能不能夠守住汴京城,此時僅僅是源源不斷的災民便是已經讓他頭疼不已,糧草、房屋、災病都是不斷地在他的腦袋裏麵轉悠。
韃靼人向來凶惡,自從攻入遼州,都是破城即屠,手段殘熱無比,所有的災民都是紛紛向著汴京彙集過來,短短的時間內,汴京城已經彙集了五十萬災民,他又不能夠不閉門不納,此時他還不得不顧及王室,畢竟他們唐家沒有造反。
五十萬災民進入汴京城,使得原本就有些擁擠的汴京城更加混亂不堪,沒有房屋,災民便是紛紛在大街之上席地而臥,將道路完全堵死,這還不止,五十萬人的吃飯問題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人一口稀粥,汴京城都是負擔不起,這樣下去,用不了多長時間,不用韃靼人攻城,汴京城便會不攻自破。
此時,汴京城街道兩旁的道路之上已經坐滿了災民,雙眼無神的掃描著周圍的事物,沒有絲毫生氣,唯獨一兩個蚊蟲落在身上,才動手驅趕一下,表明他們還活著,三兩個木頭,木板配合著茅草便搭建起帳篷,一個個災民躺在裏麵,汴京城的所有的衙役紛紛上街遊蕩,防止騷亂事件發生。
李遠山身披戰甲,大步走在街道之上,其身後親衛隊更是緊緊跟隨,護衛著他的安全,街道之上的場景使得李遠山眉頭緊皺,臉色陰沉無比,浩浩蕩蕩的親衛隊,使得大街之上的災民紛紛避讓,躲在一起,躲躲閃閃的看著李遠山,可見官員的威嚴在人們心中是多麼的沉重。
李遠山到達唐秋雲辦事府衙的時候,看門的小吏慌忙不堪的行禮,準備向唐秋雲稟報的時候,李遠山大手一揮,沉聲說道:“不用忙活了,我自己前去就可以啦。“說完便是大步走向唐秋雲辦事大廳。
見到李遠山大步走進大廳,唐秋雲微微一愣,趕忙起身迎上幾步,說道:“李兄,未曾遠迎,贖罪!“
李遠山卻是大大咧咧的擺手,說道:“哎呀,唐老弟,你我之間,用得著這麼客氣麼,說吧,你找我何事?“
大魏王朝,大廈將傾,各個世家相互拉攏,結黨營私,這種事情並不少見,唐家便是依附在李家之上,故此兩家關係很好,李遠山和唐秋雲兩人更是多年好友,對於李遠山的做派,唐秋雲則是微微一笑。
落座之後,唐秋雲略微沉吟,拱手說道:“李兄,現在我且不問這次貝爾草原大敗誰對誰錯,我且問你,汴京城,你能否守住?“
唐秋雲的話語,卻是使得李遠山滿臉苦笑,說道:“唐兄,貝爾草原大敗,是我用人不慎,致使鄭獻甫投遞叛國,遼州門戶大開,至於能否守住汴京城,你放心,我李遠山用性命擔保,汴京城絕對不會被韃靼人攻破。“
“鄭獻甫!這個小人!要是將他抓住,我定然要將他千刀萬剮,以泄我心頭之恨。“唐秋雲堂堂一書生,滿臉憤怒,拳頭重重的砸在書桌上,冷聲說道。
重重的吐出一口氣,唐秋雲憤怒的臉色才逐漸緩解,意識到自己情緒波動,對著李遠山拱手說道:“李兄見笑了,這鄭獻甫真的太可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