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另一種美麗(1 / 3)

卷7 另一種美麗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一年輕小夥吹著口哨,從一片草地走過。他看到道旁的木椅上坐著一個女孩。陽光很好,青草如詩,而女孩的眼裏卻滿是愁苦和憂鬱。小夥隨手采了一隻狗尾草,微笑著送給女孩,而後吹著快樂的口哨,慢慢地走遠。

一個霧蒙蒙的清晨,灑水車司機發現了一位衣衫襤褸的小男孩一直尾隨其後,一條街,又一條街。司機終於忍不住好奇,停車問詢。原來小男孩是個孤兒,今天是他生日,而灑水車放出的音樂,正是那首《祝你生日快樂》。司機得知原委,雙眼潮熱,邀請小男孩坐在駕駛室。那個清晨,整個城市便彌漫著溫馨的生日歌。

一位醫生,在偏遠的山區行醫,治好一個窮苦的山裏人,分文未取。後來,那山裏人砍了一捆柴,不辭辛勞地走了幾天山路,山一層水一重地把那捆柴背到醫生家裏,以謝醫治之恩。孰不知,在醫生所住的城市裏,早已沒有“燒柴”這個項目了。

然而,那捆荒山中枯去的老枝,一定是那位醫生在其行醫生涯中,收到的最貴重最昂貴的禮物。

人生悟語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在滾滾紅塵裏,讓我們都懷有一顆樂善之心。輕輕伸出友愛之手,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美、更精彩!

虛職實愛

一位家境貧寒的女大學生,從遙遠的鄉下來到北京。她來京上學還不到10天,家中就傳來噩耗,父母姐妹在製作花炮的過程中,竟然在一聲爆響裏全被炸死了。家中房倒屋塌,不剩片瓦。從此女大學生舉目無親,再也沒有一分錢的生活來源。

她含著眼淚向學校提出退學。看來這是唯一的辦法。老師問她日後打算怎麼辦,她說家中有一畝一分地的水田,還有一頭老牛。19歲的她麵臨著另一種生活,回家種地,做一名鄉野農婦。

老師聽罷她的敘述,流下同情的淚水,同學們也為這名還來不及熟悉的同學讚助車費。可轉天老師告訴她,說他愛人在學報工作,編輯部正需要一人看稿,每月350元。其他的他們再想辦法。

於是,她入學10天便成了一名學報的編輯,當然是業餘的。學校共有8000人,學生有6500。學報每10天一張,稿子不多,她常沒的看。但工資照發,月月350元。報社五個人,老張、老王、小李……人人都對她很好。她因課程緊不能天天都去報社,居然沒人找她。就是看稿也十分簡單,改改錯字,提些意見。她一度以為,做學報編輯真是輕鬆。

時光飛逝,四年的大學生活一晃就過去了。她始終不知道,四年中的每月350元,並非學校所發。而是五名編輯人員從工資裏均攤給她的。她更不知道學報並不需要這樣一位看稿編輯,一切都是為她專門設立的。

四年,沒有人說破這個秘密,四年,她天天蒙在鼓裏。她畢業離校的那天,學報的全體編輯與她合了影,從此,她的照片高掛在編輯部的牆上。她走了,五位編輯突然覺得空落。到發工資的時候,他們已經習慣了將每月工資取出一部分,習慣了這種安慰與自我心靈的淨化。獻出愛心,原來也是一種人生的收獲和樂趣。於是,他們決定,再幫助一位貧困生,將這種愛永久地延續下去。

他們又雇用了一名因交不起學費而要中途退學的山裏孩子。

於是,每隔四年,他們牆壁上的合影中都要換一名新人,一位並不需要的編輯。目前已經是第三屆。看著牆壁上的合影,他們的內心總是充滿了友善和愛的光芒。編輯部的工作也因此變得更有意義。

人生悟語

當許多普通人悄悄地做著這樣一些小事的時候,世界就在悄悄地改變。你每幫助一個人脫離愚昧和貧窮,世界就多了一份文明和富裕。

黑點與白點

一位老師走進了教室。他先拿出一張畫有一個黑點的白紙,問他的學生:“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們盯住黑點,齊聲喊道:“一個黑點。”

“難道你們誰也沒有看到這張白紙嗎?眼光集中在黑點上,黑點會越來越大。生活中你們可不要這樣啊!”老師教導說。

教室裏鴉雀無聲。老師又拿出一張黑紙,中間有一個白點。他問:“孩子們,你們又看到了什麼?”學生們齊聲回答:“一個白點。”老師高興地笑了:“孩子們太好了,無限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你們!”

人生悟語

想獲得快樂和幸福很簡單,隻要把目光停留在快樂和幸福的事情上就行了。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煩惱上,生命就會黯然失色。

螞蟻和獅子

一頭獅子躺在大樹下休息,它看見一隻螞蟻正在急匆匆地趕路。獅子奇怪地問:“小家夥,你這是往哪去呀?”螞蟻說:“我要到山那邊的大草原去,那裏可美了!”獅子一聽就來了興趣,對螞蟻說:“你給我帶路,我來背你,我們一起去吧?”螞蟻說:“獅子先生,不是我不帶你去,你是到不了大草原的。”獅子生氣了:“這個世界上還有我去不了的地方?不就是山的那邊嗎,你慢慢爬吧,我自己去了。”獅子按螞蟻所指的方向趕到了一座懸崖邊,懸崖寬數十丈,深不見底,懸崖的對麵就是美麗的大草原。獅子猶豫了半天也不敢拿性命開玩笑跳過懸崖,隻好垂頭喪氣地回去了。幾天後,螞蟻也來到了懸崖邊,它順著懸崖爬到穀底,又沿著對麵峭壁爬了上去,來到了心儀已久的大草原。

人生悟語

生活中有許多懸崖,小人物雖然渺小,但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最終能翻越過去,大人物卻由於自身的龐大而束手無策。

與眾不同

100多年前,一個20多歲的德國猶太人隨著淘金人流,來到美國加州,這個猶太人就是日後名聞遐邇的“牛仔褲之父”李威·斯達斯。他看見這裏的淘金者人如潮湧,心想如果自己也參與進去,未必就能撈到多少油水。於是靈機一動,想靠做生意賺這些淘金者的錢。他開了間專營淘金用品的雜貨店,經營钁頭、做帳篷用的帆布等,前來光顧的人不少。

一天,有位顧客對他說:“我們淘金者每天不停地挖,褲子損壞特別快,如果有一種結實耐磨的布料做成的褲子,一定會很受歡迎的。”

李威抓住了顧客的需求,憑著生意人的精明,開始了他的牛仔褲生涯。剛開始時,李威把他做帳篷的帆布加工成短褲出售,果然暢銷,采購者蜂擁而來。李威靠此發了大財。首戰告捷,李威馬不停蹄,繼續研製。他細心觀察礦工的生活和工作特點,千方百計改進和提高產品的質量,設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考慮到礦工防止蚊蟲叮咬,他將短褲改為長褲;又為了使褲袋不致在礦工把樣品放進去時裂開,特將褲子臂部的口袋由縫製改為用金屬釘釘牢;又在褲子的不同部位多加了兩個口袋。這些點子,都是在仔細觀察淘金者的勞動和需求的過程中,不斷地捕捉到並加以實施的,使產品日益受到淘金者的歡迎,銷路日廣。由於牛仔褲的式樣源於“下層”百姓,因而盡管它受到廣大礦工和青年人的熱烈歡迎,但能否打入城市?還是未知數。

經過一次的失敗之後,李威根據分析結果,對症下藥,認為上層社會排斥牛仔褲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它來自社會的下層,“對上流人士是一種觸犯。為此,李威利用各種媒介大力宣傳牛仔褲的美觀、舒適,是最佳裝束,甚至把它說成是一種牛仔褲文化。這些鋪天蓋地的宣傳,把對牛仔褲“庸俗”、“下流”的斥責打得大敗而逃。於是,牛仔褲在各階層中牢牢地站穩了腳跟,並在美國市場上縱橫馳騁,繼而衝出國界,風靡全球。

在美國加州淘金熱潮中,不靠淘金,而經營別的營生並成功致富的有很多例子。同李威·斯達斯一樣,17歲的小農夫亞默爾也加入了這支龐大的尋金熱的隊伍。他曆盡千辛萬苦趕到加州,經過一段時間,他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挖到一兩金子。

淘金夢是美麗的,山穀中艱苦的生活卻令淘金者難以忍受。特別是當地氣候幹燥,水源奇缺,尋找金礦的人最痛苦的是沒有水喝。許多人一麵尋找金礦,一麵不停地抱怨。一個淘金者說:“誰讓我痛飲一頓,我寧願給他一塊金幣。”另一個說:“誰給我喝一壺涼水,我情願給他兩塊金幣。”還有一個發誓說:“老子出三塊金幣。”

在一旁的亞默爾見這些人發完牢騷又繼續埋頭挖掘起金礦來,自己停住了手中的鐵鍬。他想:如果我把水賣給這些人喝,也許比挖金礦能更快賺到錢。於是,亞默爾毅然放棄找金礦,將手中挖金礦的鐵鍬變為挖水渠的工具,從遠方將河水引入水池,經過細沙過濾,成為清涼可口的飲用水,然後將水裝在桶裏,運到山穀一壺一壺地賣給找金礦的人。

當時,有人嘲笑亞默爾,說他胸無大誌,他們似乎都沒有細想亞默爾選擇的出發點。亞默爾毫不介意,繼續賣他的飲用水。結果,許多人深入寶山空手而回,有些人甚至忍饑挨餓,流落異鄉,而亞默爾卻在很短的時間內靠賣水賺到了6000美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十分可觀的財富呀。

人生悟語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賺錢的機會。尋找和發現,並最終抓住這種機會,使你所做的正是大多數人所需要,卻沒有人去做的,這就與眾不同,你就是一個高明的成功者。

種植春天

這是一則日本的童話。

從前,有一位國王,性格冷酷。他國度裏所有的地方都蓋在厚厚的白雪之下,從來就沒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綠。他十分渴盼春天來到他的國家,但是春天從來都不肯光臨。

這時,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來到了皇宮的門前。她懇求國王給她一點食物和一個睡覺的地方,她實在太餓太累了。但是國王從來都不願意幫助別人,他叫隨從把少女趕走了。

可憐的少女在肆虐的風雪中走進了森林。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農夫。農夫急忙把她扶進屋,讓她睡在溫暖的火爐邊,給她蓋上毛毯,然後用僅有的麵粉為少女做成了麵包和熱湯。當他把麵包和湯端到少女麵前時,才發現少女已經死了。

農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裏,並把麵包和湯放進去,還為她蓋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跡出現了:其他地方仍舊是白雪皚皚,但是在少女的墓上,竟然開滿了五彩斑斕的小花———這裏的春天來了!

原來,這個女孩便是春天。農夫接納了她,誠待了她,滋潤了她,安息了她。於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來,隻要付出,一切都會有收獲。無論你付出得多麼早,或者多麼晚。

原來,沒有什麼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顆冷酷的心。

春天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臥在我們每個人的手裏,靜靜地等待我們去把她種植、誕生和創造出來。等待我們用愛做中介,把冰淩百丈變為繁花萬朵。

也許,這樣靜靜等待我們的,並不僅僅是春天。

人生悟語

懂得在冬日積蓄力量,才能等到春暖花開!

最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唐拉德·希爾頓剛經營旅館業的時候一帆風順,他買下了三座舊旅館,而且在一年內就賺回了本錢,這時他想回沙卡洛看望母親。

希爾頓走進一家珠寶店給母親挑禮物。老板熱情地拿出一枚大胸針。這枚胸針是鑽石的,光芒四射,是希爾頓見過的最漂亮的一枚。

老板對希爾頓說:“這枚胸針送給您的母親再合適不過了!”

希爾頓想:女人都是深愛珠寶的,母親也一定喜歡這精美的禮物。他毫不猶豫地把它買下了。希爾頓回家後,正巧全家人都聚到了一起。大弟卡爾從海軍放假回來,小弟也在家。母親愉快地告訴希爾頓:妹妹伊娃快要有一棟有私人遊泳池的房子了;另一個妹妹露絲麗涉足股票市場,並且獲得了成功;小妹海倫也快畢業了。在母親眼裏,她的每個子女都很成功。

卡爾問希爾頓:“你在得克薩斯發財了嗎?聽說那裏的人個個都是百萬富翁。”

“沒有”。希爾頓一本正經地回答,“不過,我給媽媽買了一件小小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