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又不相信愛情了?
隨筆
作者:韓浩月
6月14日,許多剛剛醒來睡眼惺忪打開社交媒體的中國網民,發現了一條被頻繁傳播的大新聞:默多克和鄧文迪離婚了。這是個全世界都關注的新聞,它具備了太多可供傳播的新聞要素,比如八卦、股價、補償、陰謀論等,中國人關注它會更多一條理由,女主角是中國人。
這曾是一樁不被祝福的婚姻,而它不被祝福的理由是鄧文迪的傳奇經曆,“1988年得到美國夫婦的幫助出國,兩年後美國夫婦離婚後嫁給比她大31歲的男主人,獲得綠卡後7個月離婚;1996年飛機上偶遇企業董事成為實習生;1998年成為默多克的翻譯,數月後讓其拋棄結婚31年的妻子並娶了她……”背負著“功利心強、心機重”壓力的鄧文迪一直在與強大的輿論對抗。
這也曾是一樁被傳為佳話的婚姻,2011年英國議會就竊聽醜聞質詢默多克父子,當聽眾席上一男子把餐盤當攻擊武器扔向默多克時,鄧文迪以敏捷身手跳起一巴掌甩向襲擊者,從此留下“挺身救夫”的英勇形象,當時中國的社交媒體對此紛紛予以讚揚,更有網友呼籲,“向鄧文迪同誌學習,把恨你的人統統拍死”,她與默多克的關係逐漸被認定為“真愛”。
現在默多克與鄧文迪離婚,“真愛”又被打上了問號,網友們紛紛表示“我又不相信愛情了”。外界有許多聲音顯然不願意把默多克和鄧文迪離婚當作一起“愛情事故”來看,6月28日,新聞集團的新聞出版和娛樂業務將一分為二,因此默多克此時提出離婚的時機非常微妙,不排除離婚是出於利益考慮,中國夫妻僅僅為了能多買套房子還紛紛離婚呢。
在絕大多數有關名人、明星的離婚事件中,人們普遍最為關心的是利益分配問題,這是藏於內心深處與現實生存有關的本能反應,很少有人真正從情感本身去分析名人婚姻裂痕產生的真正原因。公眾期待名人婚姻一直保持完美,榜樣的力量會讓大家覺得婚姻製度仍然美好可期。但公眾在名人婚姻破裂後也並不惋惜,因為大家心理都存在這樣一個被壓抑的認知,“早知道就會這樣”。
把默多克和鄧文迪還原為普通人,或許會更好理解他們的離婚。他們曾有過轟轟烈烈的戀愛時期,默多克不是傻子,若非因為真愛他不會拋棄結婚31年的妻子娶了並非同一文化背景下的鄧文迪。鄧文迪也許並非外界認為的那樣想通過婚姻實現個人理想,她愛或不愛默多克,隻有她自己有發言權,別人的評斷怎能代表真實的狀況?
正是因為他們的愛情曾真實存在,所以今天的婚姻破裂才變得理所當然,這是符合邏輯的,如果他們的婚姻真的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上,恐怕會栓係的時間更久一些。在情感多元的今天,無論是默多克和鄧文迪的離婚,還是普通人的離婚,都不過是人生中無數瘋狂的小事中的其中一件,當事人很快會忘記它,旁觀者、議論者也會很快忘記它,畢竟,和一樁彼此都別扭的婚姻相比,離婚所獲取的自由感和幸福感都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