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金邊人口膨脹的另一個原因,是M國對高棉的大轟炸。
1973年1月,巴黎和會正式簽訂了美越停戰協定。為了支持朗諾政權,M國便開始對高棉轟炸升級。最初的企圖是,用大轟炸在金邊周圍製造一個安全區。
M國動員了駐亞洲的全部空軍力量,所有的B-52轟炸機從關島出發,由M國在金邊的大使館在地圖上劃方塊給出目標進行轟炸。M國空軍從高空2-3萬英尺投彈,根本看不清目標。有的空軍機組從關島出發時,連要轟炸的目標都不知道!
地毯式的大轟炸,使高棉全國有近70%的土地上,農田與生產設施被摧毀一空。重磅炸彈炸出的大坑有十米深,幾十年過去了,這些坑並沒有被平複,變成了一個個小池塘。
在6個月的時間內,M國空軍共在高棉農村投下25萬噸的炸彈,是二戰中M國用於日本的3.5倍。持續6個月的大轟炸,高棉全國有40-50萬人被炸死。
M國的狂轟濫炸,另一個直接結果,就是高棉人不是氣憤地參加抵抗力量,就是逃到城市去。1955年時,金邊僅是一個人口5萬人的小城市。60-70年代,也僅有50-60萬人。而大轟炸後,金邊市人口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就迅速膨脹到1975年的200多萬人。
60年代末,高棉糧食產量最高達到325萬噸,人均接近500公斤。但是由於當時高棉農村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製,50%以上農民居然吃不飽。盡管如此,M國連這樣一個中立的高棉政府也容忍不了。
而M國空軍的大轟炸後,高棉全國各地有1/3以上的人口湧入金邊,已經完全超過了金邊的承受能力。當時高棉全國糧食產量僅有87萬噸,隻有曆史最高峰的26.8%,人均產量120公斤,僅相當於中國1960年的60%,根本養不活全國700萬人……
隻要我們稍微了解一些真實的曆史,我們不難得出結論,當年蔓延近二十餘年的高棉大饑荒,完全是由M國人引起的。就象今天,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情一樣,M國人或它的西方盟友,用不對稱戰爭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人道災難。
了解了這一段曆史,我們就對紅色高棉執政後,將金邊200萬人口遣送農村,會有一些的與西方社會完全不一樣的理解。
1975年4月17日,紅色高棉占領金邊,開始了近4年的執政。遣散主要由農村湧進城市的人口,一個重要原因,是紅色高棉為恢複高棉全國的糧食生產,而作出的一係列措施的一部分。而且,事實證明這一措施是有效的。
197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由80多萬噸,恢複到180萬噸,每公頃糧食產量達到1286公斤。1977年,糧食單產量卻下降到1200公斤,隻是,耕種麵積擴大總產量才與上年持平,仍維持在約180萬噸左右。即使是到了1978年,即紅色高棉被推翻前的最後一年,高棉全國糧食總產量也維持在150萬噸左右。
紅色高棉接管高棉時,國內麵臨嚴重饑荒,迫切需要發動全民提高糧食產量。因此,執政後迅速動員全國力量從事農業生產,包括把城市人口下放到農村。僅1977年上半年興修的水利工程,就恢複常年水澆地40萬公頃。到1977年底,全國灌溉麵積已接近70萬公頃,即使這樣,糧食產量才恢複到150-180萬噸。
由此可見,內戰和M國的大轟炸,對高棉的摧殘是何等慘重。紅色高棉在執政的3年時間裏,基本在清理戰爭廢墟,恢複農業生產。
1979年1月,安南軍隊占領金邊,紅色高棉倒台,戰火再一次迅速蔓延到高棉全國。剛剛開始恢複的農業生產,再一次遭到嚴重破壞,在整個安南占領的十年時間內,高棉境內糧食總產量都僅維持在百萬噸以內。大量民眾逃離家園,成為世界難民。大饑荒,再一次象瘟疫一樣,蔓延至高棉全境。
……
兄弟小隊進入帕格營地苦熬了一周後,楊明濤派出海島衛隊,通過暹羅邊防警察的幫助,用五十頭大象運來了糧食、副食品和裝備,斷糧危機才解決了。
此後,在整個任務期間,托馬斯的海島衛隊,就承擔起了繁重的後勤運輸任務,保證了小隊任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