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邪惡的白人(2 / 2)

法國為自己從事中南半島的毒品貿易,找到了恰如其分的借口,即這種“社會性搶劫,最終有益於法國的事業”。“如果我們拒絕幫助苗人解決他們的經濟問題,這會將它們推入敵人的陣營,而越共方麵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買下這些鴉片,並將這些‘硬通貨’用於國外市場”。

從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法國的空運混合特遣隊,在瀾滄以議價買下春季收獲的鴉片,用飛機運往安南聖·雅克海岬附近的一個秘密場所。這裏是法國國外情報及反間諜局的基地,貯存有數千噸鴉片。

從這裏通往雉棍市平遂安司令部的小道上,來往的高速卡車將鴉片運到平遂安在雉棍兩家製造鴉片的大工廠。在那裏,他們將罌粟原汁加工成鴉片,由黑社會組織分配給雉棍和堤岸的各個店鋪和煙館,平遂安與法國人分享其成。

同時,平遂安還向香港和法國科西嘉島的黑社會組織,出售鴉片。法國人通過毒品貿易,取得大量經費,支持和控製瀾滄苗族反共武裝。那段時間,是在東南亞的法國人最愜意的時期。

好景不長,毒品的香味,超級的利潤,很快就吸引了嗅覺靈敏的M國人的注意。1954年,CIA的蘭斯代爾上校聞到了香味,他說服M軍海軍,動用駐波斯灣的第五艦隊,將法國人運往馬賽的鴉片貿易通道截斷,全部轉運到M國海岸。

這一“黑吃黑”的打劫行為,極其惡劣。但由於鴉片是非法的秘密交易,法國人吃了啞巴虧,也隻好忍氣吞聲,與M國和CIA共享利潤。

不久,CIA駐東南亞的情報特工,通過秘密調查,掌握了法國人更加隱秘的毒品加工地點。普雷大山下的地下基地的秘密,暴露在CIA麵前。

如果說,M國插手東南亞事務,僅僅是為了鴉片貿易,相信不會有多少人相信,也不完全符合史實。但是,真實的曆史卻是,在開展“秘密戰爭”對抗共產主義的幌子下,CIA確實是通過隱秘的鴉片貿易,獲得了滾滾財源。

1954年11月,法國一位高級情報官員,在一份預測印度支那未來20年前景的絕密報告中指出,CIA已經插手瀾滄政治,並將在未來數年內,接管了暹羅、瀾滄的毒品走私貿易。

這位官員的預測,很快就變成了事實。從1960年開始,CIA果真全部接管了瀾滄的苗族反共武裝及其鴉片貿易。這裏是世界有名的“金三角”地帶,普雷大山下,有世界最現代化、最大規模的毒品加工廠,CIA坐臥其中,可謂橫財滾滾。

前CIA局長科爾比曾道貌岸然地說過,CIA“禁止M國航空公司的飛機攜帶毒品,總之,與鴉片生意不發生任何聯係”,但他不得不承認,“在瀾滄人中,特別是在下寮一些領導者中,這種生意肯定繼續存在,並且當這種生意開始對我們在安南的部隊產生影響時,它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麵對事實,科爾比自己也不得不承認,CIA對瀾滄毒品貿易采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並美其名曰“不參與。”可正是因為有了CIA的飛機,才使毒品貿易更加便利,效益更高,生意越發興隆起來。

在越戰時期,海洛因和嗎啡在駐印度支那50萬美軍中泛濫成災。據60年代M國新聞界估計,M軍軍人每年約有1億美元消耗在毒品方麵。M國軍方人士驚呼,“當前對M國士兵的最大威脅不是越共的卡賓槍,而是來自瀾滄叢林的名牌海洛因。”

M國國會在60年代末,曾派團前往瀾滄調查毒品問題,CIA駐當地機構以“熱情、嚴謹”的態度接待調查團的來訪。麵對調查,CIA無法自圓其說,不得不承認,“有個別人員參與了毒品走私”。

然而,毒品走私的巨大規模,豈止是CIA“個別人員”所能完成得了的。在整個60年代,“金三角”生產的鴉片和海洛英,主要是經暹羅、香港這條路線運輸和銷售的。從流通渠道來看,毒品至少要經過CIA在當地的三道環節才能運出。說是“個別人員”所為,隻能是欲蓋彌彰。

CIA在中南半島偷偷搞毒品地下貿易,從未被真正揭露過。但震驚世界的“古柯堿事件”,卻將CIA從事中南美洲毒品種植、製造和貿易的劣行,大白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