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正在為自己的手下人的命運擔憂的白人男子,正是小島的主人,德國人托馬斯·郝斯特。幾年後,當小島發生毀滅性地質災難的時候,托馬斯早已經賣掉小島,並率領他的托隊人馬,提前轉移到了爪哇群島。
1983年底,從興都庫什大雪山死裏逃生後,托馬斯與兄弟小隊短暫告別,帶著毛彥愷、摩爾、山德拉隱秘交給他的秘密使命,返回了歐洲。僅僅一個月後,他帶著十二名新招募的特種戰士,返回白沙瓦。
這些人很快經過ISI和MLH的甄別、考核,簽訂了為期二十年的聘用合同,正式編入托馬斯的兄弟小隊。讓托馬斯組建“托隊”,最早是摩爾的主意。長期以來,倭國人內田小組發揮自己前身是黑道的優勢,在西亞、南亞和中南半島興風作浪,無惡不作。
由於有M國人罩著,ISI對他們無可奈何。
兄弟小隊在白沙瓦、在興都庫什大山雪山中連續遭受內田血腥襲擊,激怒了摩爾和毛彥愷。於是,摩爾便說服毛彥愷和山德拉,命托馬斯組建一支傭兵性質的“托馬斯戰術小隊”,專門用於剿滅內田小組,徹底斬草除根。
虞鬆遠帶著兄弟小隊遵令回國不久,托馬斯也帶著他的托隊,以旅遊者的身份,分批進入中南半島,最終彙聚到暹羅灣底的軍貼市。
開始,他們持旅遊簽證,棲身在拉瑪一世路的皇後街如月大酒店裏。酒店與內田總部所在的灰色五層小樓僅一條馬路之隔,托隊以酒店為據點,開始密切監視著內田總部的一舉一動。
托馬斯在西亞時,深受虞鬆遠影響。小隊持旅遊簽證,如無根的浮萍一般。他知道內田小組樹大根深,剿滅他們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他參考虞鬆遠設立拉納訓練營的做法,將托隊的另一個立足點,選擇在離軍貼一百多公裏的海上孤島中。
托隊將蘭蒂亞島上兩座草頂木屋長期租借下來,作為臨時立足點。當時的中南半島中部,正是最混亂的時候,越戰失敗後,M軍撤離中南半島。安南軍事占領高棉,高棉與暹羅交界處的叢林內,戰火紛飛,大量高棉難民湧入暹羅。
隨著難民偷偷湧入的,還有安南的越青幫組織。越青幫進入暹羅灣地區,與本土黑幫私會黨、南洋華青幫,同時盯住了聚寶盆一般的蘭蒂亞小島。這突然而來的偶然機會,讓托馬斯通過一次“拳擊大賽”,搖身一變,從旅遊者變成重要的投資者,並在旅遊區蘭蒂亞小島上,建立了自己的老巢。
八十年代初,隨著蘭蒂亞島色情旅遊業的繁榮,漸漸引起了中南半島和南洋五大黑幫中三大黑幫的注意。私會黨、華青幫、越青幫三大幫會的大舵主,同時將目光盯住了這個“聚寶盆”。一場爭奪蘭蒂亞小島的黑道戰爭,拉開帷幕。
當時,這座小島的主人是昆差·西蒙。他是中國客家人之後,是華裔暹羅人,其家族主要在富饒的湄南河流域,做稻米生意。五十年代,昆差接手家族生意後,便將這個荒涼的小島低價買了下來,開始大規模基礎建設。
五十年代中期,奠邊府戰役失敗後,法國殖民者灰溜溜地撤離東南亞。M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迅速扶植吳廷琰擔任南越總理,建立親M政權,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爆發。1965年,時任M國總統約翰遜下令采取“雷聲隆隆”行動,M國直接派軍隊參戰,侵越M軍迅速增加,最高時達50萬人。
暹羅色情業合法,而動蕩的中南半島,正需要一個能讓M國大兵撫慰傷口的溫柔鄉。昆差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他準確地捕捉到了這一商機,並很快就把小島打造成了家族的聚寶盆。滾滾而來的財富,也讓他的家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最早盯上蘭蒂亞小島的,是暹羅本土的私會黨。六十年代末,私會黨眼紅這個聚沙成金之島,昆差借助M軍的力量,血腥擊退了私會黨對蘭蒂亞的染指,保住了對小島的控製,但也與私會黨結下了仇怨。
1969年華裔春節時,私會黨在湄南河畔,襲擊並綁架了他的全家,後血腥撕票。昆差家族在湄南河祖業所在地的男女老幼五十餘口,全部被綁上巨石,沉進滾滾的湄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