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兒行千裏(2 / 2)

隱身進蓋茨莊園的第二天下午,果然如電報中說的,一輛花花綠綠的M國福特皮卡,上麵裝滿貨物,歪歪扭扭地開到莊園大門前。

林柱民打開門,一個清真之國老人,開著車到車庫內停下。老人用烏爾都語說,“我叫拉納.穆罕穆德.普蒂爾夫,你們叫我拉納好了。從現在開始,我是兄弟小隊成員,聽你們指揮。”

拉納將自己的小隊留在了伊斯蘭堡,獨身帶來了監聽設備,各種蔬菜、水果、大米、麵粉,甚至還有茶葉。他直接打開小樓大門,“這裏安全,我們是主人哪,不需要關著門了!”

拉納見到毛蟲和山德拉,趕緊躬身施禮。毛蟲和山德拉與他見過麵,便開始組裝設備,可錄音竊聽設備,再也截聽不到夏宮的聲音信號。說明劉國棟安裝的竊聽器,已經被發現並被撤除了,再也監聽不到夏宮的動靜。

兩個資深從事情報工作的女人,都愣住了。蓋答裏.卡米爾夫少校和莫洛托夫上校,會不會已經發現他們暴露了?會不會主動撤退?如果這樣,可就要功虧一簣。一係列不確定的問題,又擺在兩個女人和整個小隊麵前。

而拉納,則成了莊園的“傭人”,進進出出采購,都是他帶著拉菲克、薩爾波三個本地人幹。熟悉了才了解到,拉納是山人伊斯蘭共和國普什圖族人,是ISI前線特工,也是毛彥愷的MLH小組重要成員,和MLH行動小組的負責人。

拉納說自己隻有37歲,這讓虞鬆遠等人大吃一驚。他是個大塊頭,走在大街上,他一身邋邋遢遢的白色巴袍,白須飄飄,步履蹣跚,兩眼昏花,佝僂著腰,眼角是兩坨白白的眼屎。如果你僅看外貌,怎麼也得有六七十歲了。

當天夜裏,MLH總部截收到一封莫洛托夫給克格勃總部的電報,“夏宮發現若幹竊聽設備,我們或已暴露,建議撤退。”

看著電報,虞鬆遠和小隊諸人,都將心懸了起來。果然老奸巨滑,一有風吹草動,馬上就準備溜。

“信號旗”已經遭受兩次重大打擊,損失慘重。按照常識,此時發現被竊聽,應該迅速撤退才是上策。

見虞鬆遠等人,麵帶惋惜之色,毛蟲斷言道,“你們來白沙瓦時間太短,不了解他們。我們和莫洛托夫是老對手,以我對莫洛托夫的了解,我認為他們未必會撤退。不過,即使真的撤退了,那不正是我們目的麼。”

給敵對陣營安裝竊聽設備,互相竊聽對方信息,是冷戰時代幾乎所有國家通行的做法。竊聽和反竊聽,是隱秘鬥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再普通不過了。以克格勃的“性格”,未必會因為夏宮發現被竊聽,就同意“信號旗”撤離。

在與M國、西歐的長期冷戰中,克格勃從未在中情局麵前吃過下風。

曆史上,M國與北極熊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曾發生過無數驚心動魄的諜戰,有些頗具戲劇性。堪稱“經典之作”和“驚世之舉”的,是克格勃使用一種名為“金唇”的竊聽器,對M國駐蘇大使館實施的代號為“自白”的間諜行動。

1943年底,克格勃研製成功一種特殊的竊聽裝置,名為“金唇”。“金唇”代表了當時世界竊聽器的頂尖水平,它外表形如蝌蚪,非常小巧,極易隱藏。不需要電池供電,不需要維護,工作壽命卻可以無限長。

克格勃首腦貝利亞命令技藝精湛的工匠們,用最名貴的金絲楠木製作了一枚M國國徽,並把“金唇”巧妙地暗藏其中。然後,利用一個合適的時機,以贈送禮品的方式,將其送進M國駐蘇大使哈裏曼的辦公室。

這枚“國徽”,在M國駐蘇大使的辦公室內,一掛就是8年。

8年間,“金唇”送走了4任M國大使。隻到1953年,“金唇”竊聽器才被M國中情局特工發現,這時它已忠實地為克格勃工作了8年之久。M國人在發現“金唇”之後,卻始終沒有勇氣對外界公開這一“恥辱”。

直到1960年5月,北極熊擊落M國U2高空偵察機後,華盛頓為了回應莫斯科的責難,並挽回一點麵子,才向全世界公開了“金唇”的秘密。當時M國駐聯合國的代表卡勃特,還將那枚國徽及“金唇”竊聽器,拿到聯合國安理會上作了一番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