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阿富汗這樣的高原地區,車輛通常隻能裝載平原地區1/2的物資。即便沒有遊擊隊襲擊,每天最大運輸量隻能達到3000噸,實際補給每天隻有約1500噸。這麼點物資,僅能勉強維持2-3個師規模的持續作戰行動。
據此,張銘認為,“展望戰爭結局,我可以斷言,北極熊軍隊必敗。”在實驗課的最後,張銘提出一個問題,“幽靈”應該從一場外行人之間的戰爭中吸取什麼教訓?應該從一場無法打贏的戰爭中,得到什麼啟發?
特訓隊員們,用更加刻苦的訓練和一流的訓練成績,回答了教官的問題。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和訓練,他們一個一個專業,超額完成了學習任務。在17個課目中,已經完成了十一個,九名隊員,成績全部是A。同時,隨著學習的深入,獨特的個人素質,各戰術小隊強大的集體戰鬥力,逐步開始展現出來。
張銘和教練班子多次逐一對他們進行戰術素質評估,他們最看重的是虞鬆遠、林濤、劉國棟和林柱民四人戰術組合。其中,最欣賞虞鬆遠,智勇雙全,將來會是一個極其優秀的戰術專家。而林濤和林柱民,則是天生的殺手與突擊手。劉國棟,則是一個全能型的機械、電子、工程專家和超強的狙擊手。
教練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這四人堪稱絕配,如果他們組成一個戰術小隊,將沒有什麼困難,能阻擋他們完成各種艱難險重任務。
張銘的頭腦比誰都要清醒,他絞盡腦汁,想出一個又一個招數,不斷加大訓練難度,全方位磨練特訓小隊,幾乎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
朱軍建議說:“我建議從現在開始,在基礎戰術、技術課程進行的同時,加重實戰訓練比重。讓這群牛哄哄的臭小子,到真刀真槍的戰場上去遛遛。這種訓練方法,可能最適合他們!也隻有在實戰的氛圍中,才能識別是騾子還是馬,是沙子還是金子。”
多數教練深以為然,但也有教練不信邪,遊泳和水下技擊教練杜同人,就是其中一個,就栽了大跟鬥。
遊泳和潛水訓練是鍛煉“幽靈”的必訓課目。在訓練營地50米×100米專業遊泳池中,特訓兵要在規範泳姿遊泳與戰鬥側泳時、水下潛行和水下求生訓練中,要在攜帶或不攜帶潛水裝備、水下突擊步槍等武器裝備的情況下,達到《大綱》規定的水上和水下遊泳速度,以及水下無潛水裝備情況下最基本的閉氣時長。
這項訓練主要目的是,幫助“幽靈”克服在水下環境中的孤獨感、恐懼感,提高在險惡環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行為自控能力和戰勝困難的信心。
訓練時,特訓兵們會被綁住手腳扔進兩米半至五米深的泳池,他們必須自己想方設法浮出水麵呼吸氧氣,然後做完防溺訓練的各種規定動作。其順序是,在水麵上下漂動、水麵漂浮、水麵遊動100米、水麵身體翻轉、用牙齒取回水底物品、然後再水麵漂動等。
在進行背負氣瓶潛水訓練時,教練有時會突然拔掉特訓兵的氣管,或關掉供氣旋鈕,或猛地扯掉氣罩。特訓兵們必須自己掌握水下換氣要領,做完規定動作,練就超強的水下絕境生存本領。
由於虞鬆遠具備水下換氣和閉氣獨門絕技,平常在泳館或海洋遊泳時,他就悉心傳授技術,隊員們在潛水和水下生存訓練中進步神速,《大綱》規定的內容在訓練開始前,他們基本都掌握了。因此,在訓練中,當然也就少受了很多來自教練們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