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讓鮮花照出幸福的臉(說話-91)(1 / 3)

第十三章 讓鮮花照出幸福的臉(說話-91)

不要責怪幸福離你有十萬八千裏,其實,幸福早就放在了你的麵前。肚子餓壞的時候,有一碗熱騰騰的拉麵放在你眼前,沒有饑餓就是你幸的幸福。累得半死的時候,撲上軟軟的床,沒有疲勞就是幸福。哭得要命的時候,旁邊溫柔的遞來一張紙巾,擁有溫馨更是你的幸福。

幸福本沒有絕對的定義,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動你的心靈,能否體會幸福,隻在乎你的心怎麼看待。

幸福是心心相印,幸福是互相幫扶,幸福是別人承受重壓時的那一雙手,幸福是視他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

幸福無法儲存起來以備痛苦的時候受用,幸福隻能精心的嗬護。如果你現在過得很幸福,那你就好好珍惜;如果將來有一天你深陷苦痛的煎熬,你也不要悲傷。因為,生活就是這樣。

幸福到底有多遠

一個人想看一下天堂和地獄到底有什麼區別。他先來到地獄。地獄裝飾得富麗堂皇,隻是這兒的人一個個看起來麵黃肌瘦,有氣無力。吃飯的時間到了,他們全都圍坐在一個大湯鍋前,每人手裏執著長長的勺柄,但由於勺柄太長了,無論他們怎樣拚命往嘴裏送,結果也是枉然。

於是他來到天堂,天堂好像與地獄沒有什麼區別,隻是這兒的人一個個紅光滿麵,幸福而滿足。他發現天堂的人同樣手執著長長手柄的湯勺,圍著大鍋吃飯,但他們卻把舀到的飯送到對麵人的口中。

智慧悟語:

不要責怪幸福離你有十萬八千裏,幸福離你其實並不遠。隻要你把自己的愛心、真心、純心交付給別人,你生命的天堂便會煥發出光彩。善於幫助別人的人,是幸福的人。給人一束玫瑰,也會為你自己留下一縷芬芳。

幸福的味道

一個人,他生前善良而且熱心助人,所以在他死後,升上天堂,做了天使。他當了天使後,仍時常到凡間幫助人,希望能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有一天,他遇見一個農夫,農夫的樣子非常煩惱,他向天使訴說:“我家的水牛剛死了,沒牛幫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工作呢?”於是天使賜給他一隻健壯的水牛,農夫很高興,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有一天,他遇見一個男人,男人非常沮喪,他向天使訴說:“我的錢都被騙光了,沒有盤纏回鄉。”於是天使送給他銀兩做路費,男人很高興,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他遇見一個詩人,詩人年青、英俊、有才華而且富有,妻子貌美又溫柔,但他卻過得不快樂。

天使問他:“你不快樂嗎?我能幫你嗎?”詩人對天使說:“我什麼都有,隻欠一樣東西,你能夠給我嗎?”天使回答說:“可以。你要什麼我也可以給你。”詩人直直的望著天使:“我想要的是幸福。”這下子把天使難倒了,天使想了想,說:“我明白了。”然後把詩人所擁有的都拿走。

天使拿走詩人的才華,毀去他的容貌,奪去他的財產,和他妻子的性命,天使做完這些事後,便離去了。

一個月後,天使再回到詩人的身邊,他那時餓得半死,衣衫襤褸地躺在地上掙紮。於是,天使把他的一切還給他,然後,又離去了。

半個月後,天使再去看那詩人。這次,詩人摟著妻子,不住向天使道謝,因為,他得到幸福了。

智慧悟語:

人很奇怪,每每要到了失去後,才懂得珍惜。其實,幸褔早就放就在你的麵前。肚子餓壞的時候,有一碗熱騰騰的拉麵放在你眼前,沒有饑餓就是你幸福的味道。累得半死的時候,撲上軟軟的床,沒有疲勞就是幸福。哭得要命的時候,旁邊溫柔的遞來一張紙巾,擁有溫馨更是你幸福的味道。幸福本沒有絕對的定義,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動你的心靈,能否體會幸福的味道,隻在乎你的心怎麼看待。

幸福是一種感覺

有一個故事,講一個國王為躲追兵而與人走散,在山溝裏藏了兩天兩夜,很久都沒吃到一點東西。後來他遇到一個砍柴的老頭,送給他一個用玉米麵和幹白菜做的菜團子。國王三兩口就吃了,覺得這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東西,於是就問老頭這叫什麼食物,老頭說叫“饑餓”。後來國王回到宮裏,立即下令膳食房按他的描述給他做“饑餓”,可是怎麼做也沒有原來的味道。

為此,他派人想方設法找來了那個會做“饑餓”的老頭。但當老頭給他帶來一籃子“饑餓”時,他仍然找不出當初的那種幸福感覺。

智慧悟語:

幸福是什麼?是一種感覺。但感覺又是靈活多變的,同一個人對同一種事物,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環境,會有完全不同的感覺。昨天是一種感覺,今天又是一種感覺;開始是一種感覺,以後又是一種感覺。幸福隨著感覺而來,但又隨著感覺而去。趁著感覺還在,好好地去享受幸福吧,別等到感覺過後還尋求那種美妙的幸福,此時已經時過境遷了。

一捧沙的愛情

一個即將出嫁的女孩,向她的母親提了一個問題:“媽媽,婚後我該怎樣把握愛情呢?”

“傻孩子,愛情怎麼能把握呢?”母親詫異道。

“那愛情為什麼不能把握呢?”女孩疑惑地追問。

母親聽了女孩的問話,溫情地笑了笑,然後慢慢地蹲下,從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兒的麵前。女孩發現那捧沙子在母親的手裏,圓圓滿滿的,沒有一點流失,沒有一點撒落。接著母親用力將雙手握緊,沙子立刻從母親的指縫間瀉落下來。當母親再把手張開時,原來那捧沙子已所剩無幾,其團團圓圓的形狀,也早已被壓得扁扁的,毫無美感可言。

女孩望著母親手中的沙子,領悟地點點頭。

其實,那位母親是要告訴她的女兒:愛情無須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愛情,反而越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彼此之間應該保持的寬容和諒解,愛情也會因此而變成毫無美感的形式。

智慧悟語: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永遠擁有幸福美滿的愛情,但究竟如何去把握幸福的愛情,卻不是生活中的每個人都能夠領悟的。有些人自認為緊緊地抓住了愛情,卻不隻愛情已經遠去;有些人給愛情完全自由,結果愛情漂走了。事實上,我們不妨學著用一捧沙的情懷來對待愛情,好好珍惜,好好嗬護,愛情必定圓圓滿滿。

幸福就在一念間

在醫院的一間小病房裏,躺著兩個重病臥床的人。一個人的床靠著窗,另一個人的床靠著牆。每天下午,醫生會幫助靠窗的那個病人坐起來一個小時,以幫助引流他胸腔的積液。而另一個人則整天都要躺著。

在一個個漫長的日子裏,這兩個舉目無親的人隻能靠彼此聊天打發時間。而每天下午,靠窗的人還是會把窗外的一切詳詳細細地描述給靠牆的人聽。

窗邊的病人說,在窗外有一個美麗的湖,湖邊棲息著天鵝和野鴨,孩子們在湖畔的公園裏開心地玩耍,有時還有一對動人的情侶手挽著手在草地上散步。開始的時候,靠牆的人整天都在盼望下午那一個小時。在單調的白色世界中,他一邊聽,一邊幻想著那青翠的綠色,天邊的彩虹,還有相愛的人泛舟在湖麵上。

在一個溫暖的下午,靠窗的人告訴靠牆的人,窗外正有一群盛裝彩車的遊行隊伍經過。靠牆的人閉著眼睛,聽著病友那吃力卻無比生動的描述,腦海裏想象著那熱鬧的場麵。“我也想看看。”這個念頭越來越清晰,“為什麼我不能到窗邊看看外麵的景色?”莫名的,這個突如其來的想法逐漸變成了渴望,日益強烈,他開始嫉妒窗邊的那個人,“這不公平。”他不停地想,忿忿不平交織著欲望,折磨得他徹夜難眠。

一天夜裏,靠窗的病人突然咳嗽起來,他胸腔裏的積液壓迫他的肺葉,令他窒息,他掙紮著摸索床頭的呼叫按鈕,卻沒有成功。牆邊的人在昏暗中默默地看著他,然後索性閉上眼睛,一動也沒動,沒有叫護士,也沒有按他自己床頭的呼叫按鈕,他隻是默默地聽著旁邊床上掙紮的聲音,沒有幾分鍾,咳嗽和窒息的聲音停了,呼吸聲也停了。第二天一早,護士發現了靠窗的病人的屍體,不久,那張床就空了,換上了幹淨的床單。

應靠牆的人的要求,護士把他換到了靠窗的那張床上。忍著脊背上的劇痛,他吃力地慢慢坐起來一點。終於,他可以自己看到窗外的景色了,然而,那裏隻有一麵灰色的牆……

智慧悟語:

有人說幸福隻不過是一種選擇。當你被命運推到某個境地的時候,是用樂觀的心態去感受快樂,還是用不滿和怨恨折磨自己:往往隻在一念之間。

幸福就是現在

有一位富人和一位窮人在談論什麼是幸福。

窮人說:“幸福就是現在。”

富人望著窮人的茅舍、破舊的穿著,輕蔑地說:“這怎麼就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間豪宅、千名奴仆啊!”

世事無常,一把大火把富人的百間豪宅燒得片瓦不留,奴仆們各奔東西。一夜間,富人淪為了乞丐。

正當三伏天,汗流浹背的乞丐路過窮人的茅舍,想討口水喝。窮人端來一碗清涼的水,問他:“你現在認為什麼是幸福?”

乞丐眼巴巴的說:“幸福就是此時你手中的這碗水。”

智慧悟語:

幸福不是你曾經輝煌的過去,也不是你可能飛黃騰達的將來。其實,幸福就是現在。隻有一個個現在串成的幸福,才是一生一世的幸福。所以,不要計較太多的東西,抓住現在並好好的享受現在,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

愛是幸福之源

一位女士憤憤不平地告訴心理學家,她恨透她的丈夫,因此非離婚不可。

心理學家向她建議:“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我勸你盡量想辦法恭維他、討好他。當他覺得不能沒有你,並且以為你深愛他時,你便斷然跟他離婚,讓他痛苦不堪。”女士覺得心理學家不愧為智者,給她出的點子倒蠻新鮮的。

幾個月過後,女士又回來找心理學家,說一切都進行得很好。心理學家說:“行了,現在你們可以辦理離婚了!”

她說:“什麼?離婚,才不呢!現在我從心裏愛著我的丈夫了!”

智慧悟語:

愛是幸福之源。愛換來愛,愛讓希望添上翅膀,使內心永遠充滿活力。愛即仁慈、寬厚;愛即坦率、真誠。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源於愛。愛是光明的使者,是幸福的引路人。愛是“照耀在茫茫草原上的一輪紅日,是百花叢中的絢麗陽光”。無數歡快的念頭都從愛的呼喚中翩翩而來。暖意融融的歡快幸福之中總有愛的精魂。愛是無價的,但它並不花費任何東西。愛為自己的擁有者祈神賜福,一個心中擁有愛的人,幸福總會伴隨他,愛與幸福是不可分割的。因為愛,痛苦會化為幸福,傷心的淚水也會化作甘泉。

智慧是幸福的基石

有一位來自耶路撒冷的旅行者,來到一個新城市,不幸染上了惡疾,躺在床上,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叫來了房東,將身邊所有貴重的東西都交給了他,對他說:“如果我的兒子沒有智慧,不怎麼聰明的話,那就請你自己把這些遺物留下吧。”

幾天以後,這個旅行者就離開了人世。

沒過多久,旅行者的兒子來到這個城市,四處打聽父親的下落,但沒有一個人願意告訴他。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扛木頭的人進了城,突然間他有了主意,把木頭買了下來,並讓他將木頭扛到他父親住過的地方去。

用這個辦法,這個人找到了父親住的地方,他向房東介紹了自己,房東便誠心誠意地請他進屋一同吃飯。

這個家庭共有6個人。房東,妻子,兩個兒子,兩個女兒。而飯桌上隻放了5隻雞。房東很客氣地請客人將5隻雞分給大家吃。

這個人客套了一番,就開始動手分雞。他先分給主人夫婦兩人一隻雞,又給兩個兒子一隻雞,也給兩個女兒一隻雞,而把剩下的兩隻雞放在了自己的盤子裏。分完之後,大家開始進餐。盡管分配很不公平,但沒有人提出異議。

晚飯時,餐桌上隻擺了一隻雞,主人又讓客人分雞。這個人把雞頭分給主人,把內髒分給妻子,將雞腿分給兩個兒子,翅膀分給兩個女兒,把軀體放進自己的盤子。

這時候,主人發話了:“我想問你一句,耶路撒冷的人都是這麼分配食物的嗎?午餐時不好意思向你請教,晚上我卻忍不住要問一聲了。”

這個人說:“我本來不想分的,可您堅持讓我分,我隻好勉為其難了。這種分法是有根據的。午餐時有5隻雞,要分給7個人,隻有那樣分最公平。您、夫人和一隻雞加起來是3,兩個兒子和一隻雞加起來也是3。兩個女兒也是一樣。而我和兩隻雞相加也是3。數字便是依據,難道您認為有問題嗎?”

房東無話可說。

這個人接著說:“晚餐隻有一隻雞,我把雞頭分給您這位一家之主。這是毫無疑問的。把內髒分給夫人,因為夫人是豐饒的象征。雞腿分給令郎,因為他們二人是這個家庭的支柱。翅膀分給兩位千金,因為不久的將來,她們要飛出這個家庭。最後,我把軀體分給我自己,因為軀體像一條船,我坐船來,再坐船回去。”

“你很聰明,不愧是我朋友的兒子。”

說完後,主人從箱子裏取出一個包袱,說這是他父親留給他的遺物,希望他好好保存,並祝他生活的幸福。

智慧悟語:

智慧是幸福的基石,有了智慧人才能活得更快樂。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要抓緊時間去學習,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做一個永久幸福的人。

勤勞是通向幸福之門的鑰匙

美國有一位婦人,她是美國90家公司的老板,分公司遍布美國27個州,雇用的工人達8萬。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她輝煌的成功背後隱藏著許多艱辛與勤奮。

她原本是一位極為懶惰的婦人,後來由於她的丈夫意外去世,家庭的全部負擔都落在她一個人身上,而且還要扶養兩個子女,在這樣貧困的環境下,為了生存,她被迫去為別人做家務,每天把子女送上學後,便利用下午時間替別人料理家務。晚上,子女們做功課,她還要做一些雜務。這樣,她克服了自己身上懶惰的習慣。

後來,她發現很多現代婦女外出工作,無暇顧及家務,於是她靈機一動,花了7美元買清潔用品並印刷傳單,為有需要的家庭整理瑣碎家務。這一工作需要自己付出很大的勤奮與辛苦。她把料理家務的工作變為專一技能,後來甚至大名鼎鼎的麥當勞快餐店也找她代勞。她就這樣日以繼夜地工作,終於使訂單滾滾而來。後來她不僅成立了家政服務公司,而且在辛勤的勞動中找到了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