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曆史發展到今天,“信用”這個詞已經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它可能是人類認識中最為複雜、最難以捉摸的概念之一,“一些事物僅僅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中,在所有的這些事物中,沒有哪一件比信用更加古怪,更加微妙;信用從來不是強迫的,而是自覺自願的,依賴於期望與擔心這樣一些感情;信用常常不用爭取而自行出現,又總是無緣無故地消失;而且信用一旦喪失,就很難完全恢複……信用非常類似於,而且在很多場合就如同是。
信用,可以從多個層麵來講解這個詞彙,可以從法律層麵,也可以在經濟學層麵,但是,張文浩看來,最能詮釋信用的含義還是在倫理的角度。
從倫理的角度來詮釋信用,實際上就是指信守諾言的一種道德品質,是一個可以讓整個社會的人際關係可以良性發展的一個特殊的無形的,卻又是至關重要的推動力,沒有了這個推動力,人類的社會將不再文明,沒有了這個推動力,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感情也將會不複存在,所以,從有自己的認知能力的那一刻開始,張文浩就告誡自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隻要不是以違背法律為前提,自己無論如何都會講求信用,不管對方是繈褓中的孩子,還是遲暮的老人,或者說隻是街邊的一個人人見了都唯恐避之不及的乞討者,又或者說是,對方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惡人,但是,隻要是不違背法律,張文浩都會跟對方強求信用。
在張文浩看來,做人,信用是前提,道義是保障。
道義,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做人的約束,規範,規矩,道義本事就是用來維係和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個體和群體準則。
在一個利益最大化,一切以利益為前提的今天,那些不擇手段的利益已經成了道義最大的敵人,在利益前麵,有些人喪失了自己的本性,喪失了自己的良知。
但是,張文浩知道,利益這個東西,那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百年之後,很少有人因為你物質的富有而記住你,倒是那些因為信用和道義而為眾人所傳誦的人才能流芳千古。
張文浩不求自己能像古代那些英雄俠士一樣流傳百世,隻想著自己無愧於心,所以,既然答應了華鋒,那就得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隻是,這跟自己心中的真正的愛似乎沒有衝動,也許跟自己剛剛所想的信用道德有所違背之處,但是,張文浩不能泯滅自己真實情感的流露,即便是可以把華佳怡捧在手心裏,張文浩一樣也可以把何麗娜含在嘴裏,這兩樣,似乎就像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不可能相交,隻是,現實生活中,這些繁瑣之事真的能像平行線一樣沒有任何的交集嗎?
張文浩不敢去想,也不願意去想,他隻想,自己能做到無愧於心便是了,尤其是現在,他不能對不起何麗娜,當然,也不能辜負華佳怡,隻是,魚與熊掌,真的能兼得嗎???
“文浩,作為一個男人,你絕對不能被世俗的生活所羈絆,你應該有自己的理想抱負,還要為之去努力奮鬥,你曾經跟我說過,你不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不希望永遠隻是一個手握方向盤的司機,現在,機會已經來了,你必須要牢牢地把握住,別人再怎麼幫你,那都是客觀的存在,如果想要上位,你必須自己努力,必須有自己的經營模式。”這會兒的何麗娜,似乎真的在絞心思念中醒悟過來了。
“娜娜”張文浩哽咽著喊出了這個自己曾經迫切的想,卻始終不敢叫出口的名字“我真的對不住你,隻要是你同意,我可以舍棄現有的一切去到你的身邊。”
“難道你忘了自己所說的信用道義了嗎?”良久,何麗娜悠悠的說道“難道你忘記了曾經對華局長的承諾了嗎,佳怡怎麼辦?她是一個好女孩,也是一個苦命的孩子,你不能對不起她,至於我,命中該有這一劫,那是沒有辦法逃避的,不過,我現在很知足……”
何麗娜的話讓張文浩一下子沉默,是啊,自己曾經親口答應過,絕對不能再對不起華佳怡,如果自己拋棄她,依照她的性格,還能再活下去嗎?想到前不久發生的那件事,張文浩沉默了,徹底的沉默了,華佳怡,是他一生所無法割舍的。
“唉,不說這些不高興的事情了。”何麗娜歎了口氣“文浩,給孩子起個名字吧!”
“起名字?”張文浩感覺自己的心再次狂跳“不是說好了孩子會姓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