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問道:“那你曾預測他的槍法與張繡有些相似,有何依據?”
林通笑道:“純粹是武者的直覺,我之前看過張繡的槍法,與人交手難有三合之將,自問自己上去也是如此。現在又碰到一個走不過三招的人,自然與之前的張繡聯係起來。別無依據。”
龐統他們又問了些對方的特征和習慣等細節問題,意料中的毫無所獲。接下來三人又去了蔡家和蒯家,三天過去了,除了資料上的信息,仍然無所收獲。三人也是泄氣,這些事情之前早有人做過,自己再一一問過,隻不過是無用功罷了。稍微一商量,得,還是去萬山實地考察一番吧。就算得不到山匪的消息,熟悉熟悉萬山也是好的。
萬山壁立江邊,拔江而起,高聳兀立,懸崖磷峋。佇立崖邊向北眺望,天寬地闊,大氣磅薄。遠看,大江浩蕩東去,漁帆點點;近處,無垠沙洲如茵,綠意盎然;俯視壁下,綠波蕩漾東流,江碧峰青。三人登上主峰,向北看去,萬山北麓分別向東北和西北蜿蜒徐下,至漢江邊突出兩堵絕壁,中間形成一個不足百米的“凹”字,凹口下即為萬山潭,潭水清澄,細波撫岸,楊柳倒映譚底,說不盡的詩情畫意。三人拋卻煩愁,豪性大發,撫古追今,指點江山,神女弄珠、解佩授珠、王莽追劉秀,曆史典故娓娓道來;曹操臨機獻刀、劉表匹馬入荊、周瑜風流倜儻,今日軼事一一評析。
日影西斜,三人興盡而歸,複又談起剿匪,互談看法,馬良堅持鬥智,龐統注重鬥術,諸葛亮則堅守鬥拙,說到精彩處,三人哈哈大笑,直說孰優孰劣,長老麵前見分曉。
三人分手,諸葛亮回到黃府,閉門十日,苦思剿匪良策,之後又複至萬山,實地驗證自己的戰策,修改完善,終於趕在評比會前夕,拿出了自己滿意的剿匪全方略。“嘿嘿,這幫山匪再神秘,在我諸葛亮麵前,也要現出原形,束手就擒。”諸葛亮得意的想著。
為了避嫌,黃承彥、龐季、馬淵不能參與方略的評判,由蔡瑁、蒯越、向啟、林飛、習豐來集體評判三人的方略優劣。
由蒯越先向諸葛亮、馬良、龐統說明評比規則,由五位評委判定方案優劣,以此確定帥位順序。
馬良先站出來,麵對著各家長老,自信的說道:“萬山山匪組織精幹,武藝高強,難以力敵,唯有智取,方有勝算。我的剿匪方略概括如下:
打草驚蛇、引蛇出洞、安排釣餌、布置陷阱、明崗暗哨、把關阻道、化整為零、隱入山林、以暗對暗、以奇製奇,庶幾可以成功。
具體說來,就是各條出入山道,設置明崗暗哨,盤查過往行人;安排人手,搜山掃洞;安排商車,繼續通過萬山山道,引誘山匪來搶,聚而殲之;選擢精幹隊伍,化整為零,悄悄隱入山林,轉明為暗,設置陷阱,化妝上山砍柴打獵山民,作為奇兵。如此或許有可能成功剿匪。”
蔡瑁等暗暗點頭,敵暗我明,又摸不清山匪底細,馬良剿匪策略,依托各姓勢力,明裏搜山設餌,而製殺招於奇兵突出。雖然風險高,卻也極易短時間內收功。不愧為馬家千裏駒!
龐統站起說道:“下麵該我了。敵處暗中,視我方行動,如觀掌紋,又實力強橫,取勝一途,唯有逼其現身,正麵對峙。隻要我們的人馬能夠確保山匪突然襲擊時不致立即傾覆,且後援人馬能夠及時到位,敵寡我眾之下,或不須動手,便能降服山匪。所以,我的剿匪方略就是把山匪從山裏逼出來,並確保我方各部人馬互相呼應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