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孔明出山(1 / 2)

蔡瑁理解大家的顧慮,爽朗笑道:“山匪猖獗,正需我們各家同心戮力,摒棄前嫌。三個後生小輩,誠人中龍鳳,是難得俊傑,用誰為帥,需要各位斟酌,還請暢所欲言。”

“倒不是我們心存私念,實在是此三子並無統兵經驗,學問上雖各有長短,但於剿匪大計,關係不大。這無據可依,無從選起啊!”

蒯越說道:“不如讓他們各陳方略,我等可擇優選帥。”

“正是,年輕人需要鍛煉。我看任期也要有個期限,落選的也可以遞補。”

“有理,讓他們一個為帥,兩個輔佐,取長補短,即利於剿匪,又利於年輕人曆練。”

……

蒯越最後道:“好,那就此定議:一月為限,還在此比剿匪方略,擇優錄帥,每帥任期六月,依次替任,全權主持剿匪,各家務全力配合。”

“好!”眾當家齊聲應諾。

黃承彥回到家裏,即修書一封,著人送於諸葛亮,亮得信大喜。諸葛亮素有出仕之心,可黃承彥每每勸其忍耐,稱不是出仕良機。認為劉景升雖治民理政,有功一方,卻無梟雄膽略,非亂世才,荊州早晚換天。烈女不二嫁,忠臣無二主,劉景升年事已高,天下大勢也漸趨明朗。不過幾年,自會等到出山良機。諸葛亮素服黃承彥之判斷,便安心躬耕,教書為業,卻也無時無刻不在關注時局變幻,思索著擇選明主。現黃承彥來信讓諸葛亮出麵剿匪,雖非出仕,卻也是牛刀小試的好時機。所以,諸葛亮匆匆安排了家事,收拾好行裝,辭別妻妾家人,趕赴襄陽。

諸葛亮心急,一來到襄陽,便要黃承彥詳細述說剿匪前後情形,好安排謀劃定計。黃承彥隻嗬嗬笑,搖手示意諸葛亮坐下慢慢品茶,剿匪的事不急。

諸葛亮說道:“一個月的時間,我要找林家、蔡家、蒯家了解前兩次交手情況;還要去趟萬山,與山民聊聊,了解萬山的山洞、河流和泉水的分布;如果需要,萬山周圍,南鄉、冠軍等縣城的縣尉,臨山各鄉的遊徼處,我也想走走,看看有什麼線索。一個月時間,很緊張。”

黃承彥笑道:“自林家出事至今,已一年有餘,你說的這些,我們這些老頭都查過,過兩天會讓你們三個接觸的,所以,時間充裕著呢。再說,就算剿匪失敗,我們能損失什麼?不過是少賺些銀兩罷了。這也是我們這些老家夥為什麼不願出麵,而由你們站出來的原因了。這夥山匪來曆不明,絕非普通貨色,他們針對我們襄陽十姓,卻不願打傷我們的人手,我們懷疑他們是另有目的,針對我們隻是幌子。隻是眼下,匪還是要剿,但咱也不能跟他們結死仇。這剿匪比的是算計,而非武力。這些你掌握前後情報後,自會得出結論。剿匪之事先擺一邊,你可知世局變得怎樣了?”

諸葛亮說:“東南孫權,仍在忙於剿匪,與山越人作戰拉鋸,一時之間無力對外擴張;西川、漢中隻圖保境,內部又問題重重,對外麵世界既不關心,也無暇顧及;馬騰占據了關中,與西涼韓遂取得和解,慢慢站穩了腳跟;曹操已經據有並、冀、青、徐、幽、兗六州之地,對袁氏殘餘勢力仍在絞殺,對關中馬騰則又防又拉,還調兵遣將,疏通糧道,準備對遼東用兵。”

黃承彥說道:“曹操在並、冀、青、幽各州廣辟名士為掾屬,拉攏當地富豪貴族,人心歸曹,已是大勢所趨。一旦北方略定,曹操兵鋒指向何方,你可想過?”

諸葛亮說:“無外乎關中、荊州兩個方向。東南有長江天險,又南北異俗,故暫不會招惹刀兵。”

黃承彥說:“本來我的想法,是曹操略定北方後,會優先爭奪關中,畢竟關中形勝,據天下之上遊,製中原之命脈。南有秦嶺橫亙,西有隴山延綿,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山、崤山及晉西南山地,更兼有黃河環繞,可謂山川環抱,氣勢團聚。在地勢上,關中對東部平原地帶呈高屋建瓴之勢。關中四麵有山河為之險阻,幾處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函穀關扼崤函之險,控製著關中與中原之間的往來通道;武關控秦嶺東段之險,扼守著關中東南方向的進入通道;散關扼秦嶺西端之險,控製著關中與漢中、巴蜀之間的交通咽喉;蕭關扼隴山之險,守備著關中西北通道。四塞險固,閉關可以自守,出關可以進取。形勢有利,就出關進取;形勢不利,則閉關自守。從而使關中具備一種能進能退、可攻或守的態勢。往者,商以六百祀之祚,而亡於百裏之岐周;戰國以八千裏之趙、魏、齊、楚、韓、燕,而受命於千裏之秦。而高祖起自徒步,入關而王漢中,乃遂收巴蜀,定三秦,五年而成帝業。曹操熟讀兵書,不會不知道得關中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