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沮授皆忠誠智謀之士,審配、逢紀、許攸,宜一時之傑,偏皆不用,隻信一無是處之郭圖。用人如此,安得不敗。此不解三也;
袁曹交惡,曹操卻抽兵討伐劉備,許昌空虛,此時趁虛而入,長驅至許,一戰功成!天賜良機不知把握,等曹操擊破劉備,回師許昌,方扯起戰旗,準備出征。此不解四也;
許昌四通八達,易攻難守。數十萬大軍分路進討,曹操必顧此失彼,全線潰敗。袁紹卻兵集一路,與曹操鬥氣官渡。此不解五也;
袁曹交兵,關乎天下。以荊州之大,士馬之眾,卻按兵不動,坐觀成敗。此不解六也;
曹操兵少,尚知分兵劫糧;袁紹卻從無此意識。須知曹操兵力不足,不可能派遣太多兵卒護糧,劫一二次,縱不成功,亦可分曹之兵。曹操行之屢屢得手,袁紹卻不知依葫蘆畫瓢。此不解七也;
烏巢儲糧重地,卻委派貪杯誤事的淳於瓊駐守。曹操長驅300裏,竟一路無人攔阻。如此治軍,如此軍紀,怎能不敗。此不解八也;
烏巢守兵一萬,袁紹得知曹操舍堅壘攻烏巢,不知重兵赴援,一舉滅曹,卻頓兵攻防守嚴密的官渡,終至烏巢失陷,糧草輜重,損失殆盡。此不解九也;
烏巢既失,以四州之強,當不致大亂虧輸,應緩步回撤就糧,再行南攻。袁紹計不及此,反迫降了張郃、高覽,終至軍心大亂,一敗塗地。此不解十也。
今聽孔明一言,似有所悟,若說曹操是一流高手,那袁紹簡直就是不入流。果然精辟啊。”
崔州平笑道:“不止元直,我們不都是認為袁紹能勝嘛,我們都失算,還是孔明得名師指點,料事如神。”
孟公威說道:“曹操用兵如神,卻是不假。隻是過於狠毒,之前打徐州,動輒屠城;這次打袁紹,又是坑殺降卒幾萬。我不太喜歡。”
孔明點頭道:“雖說慈不掌兵,但從此亦可看出曹操非社稷臣,他迎天子於許昌,怕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非為大漢社稷著想。依我看,曹操縱能平定北方,也未必能席卷天下,天下英雄可非曹操一人。”
孟公威笑道:“依孔明之見,天下誰能敵得過曹操?”
孔明說道:“江東孫策,短短幾年,就能掃蕩揚州,身邊更是謀臣猛將如雲,更兼長江天險,淮泗水道縱橫。曹操鐵騎北方無敵,到了南麵,就未免氣短了。”
徐庶想起一事,問孔明道:“聽說黃老爺子當初就建議出兵揚州,結果其他人都不同意,可有此事?”
孔明點頭道:“卻是有的,老爺子也因此心灰,不久便退下來了。”
徐庶道:“老爺子當初如何想的,孔明可知?”
孔明道:“老爺子走南闖北,於山川河流,關隘險阻、風俗人情甚是熟悉。北人騎馬,南人乘船。地利上集南方之所長者無如東南。
東南雨水較多,河道縱橫。長江、淮河呈東西向流過,橫亙在南北之間,再加上它們的支流,遂形成一個密集的江河水網,足以緩衝北方鐵騎的衝擊力。從阻擋北方鐵騎的衝力上來說,長江確是難以逾越的天塹。
南方可以利用這些江河水道,構築軍事據點,扼守一些主要的通道,發揮自己水戰和守城戰的特長。
另外,南方雨季濕熱,北方人、畜皆不適應。這樣,北方勢力若越過淮河繼續向南深入,便會麵臨氣候和環境上的巨大困難,而發現自己陷入了棄其所長、就其所短的不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