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全國3D大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新聞背後
歐特克中國研究院正式員工年齡通常大於30歲,而且一般是碩士、博士,而23歲、隻有專科學曆的李澤成為歐特克中國研究院的一名新正式員工。是什麼讓李澤如此幸運?除了因為他對三維設計的刻苦鑽研以及紮實的基本功之外,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下文簡稱全國3D大賽)為他提供了叩開歐特克大門的敲門磚。“在麵試官問我有沒有什麼設計的實戰經驗時,我信心倍增。我將自己參加全國3D大賽的作品創意到建模、渲染的過程一一道來。在3D大賽中收獲的實戰經驗和自信讓我脫穎而出。”李澤曾這樣講述自己進入歐特克的故事。
鼓勵多元應用 跨界融合
全國3D大賽是由全國3D技術推廣服務與教育培訓聯盟(下文簡稱3D動力)發起,並先後得到科技部、教育部、工業與信息化部、中國科協等部門指導的一項大型公益賽事。它是在國家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實現從“製造大國”到“創造大國”轉變的新時代背景下開展的一項活動,體現了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的要求,是科技競賽與全民創新實踐活動的一次新的發展。從2008年起,全國3D大賽連續舉辦了五屆,每一屆賽事都持續近10個月。每年的3~5月開始宣傳動員與大賽報名、5~7月進行初賽選拔/複賽作品提交、8~10月進行賽區選拔/複賽評審,11月末進行全國現場總決賽與頒獎盛典。今年舉辦的第六屆全國3D大賽主題為“中國夢”,已於3月份正式啟動。
與往屆相比,第六屆全國3D大賽有不少新舉措,全國3D大賽秘書長、3D動力總裁魯君尚向記者介紹說:“在工業與工程設計大賽、數字表現設計大賽、數字建築BIM設計大賽、企業命題大賽四大傳統賽項的基礎上增設海爾智慧生活獎、網絡創意營銷大賽、3D創新創業大賽三大方向,三十多項競賽項目覆蓋3D應用各個領域和方向,我們鼓勵多元應用、跨界融合。此外,在往屆的大學生組、職業組、產業組的基礎上增加了青少年組。”
目前,他們正在與北影洽談合作打造微電影大賽事宜。自2008年以來,全國3D大賽越來越受到各地方、高校和企業重視,賽事規模不斷擴大。魯君尚介紹說:“參賽高校超過600所、參賽企業超過1000家,初賽參賽人數連續突破100萬人。”
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全國3D大賽跳出“為賽辦賽”的傳統思路,旨在通過大賽平台,形成一個全新的發現/孵化3D創新創業團隊、引領帶動3D新興產業、服務自主創新示範與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新模式、新體係、新業態。 事實上,經過大賽的磨礪,很多選手在技術和經驗上都有前所未有的收獲,他們從中找到了自己的職業方向,有人自主創業,有人找到了好工作,有人的作品獲得了專利,有的作品獲得了產業化成果。在全國3D大賽的采訪過程中,記者觀看了其中的優秀作品如在地震等災難中可用到的《空中醫院》、 3D動畫《天使》等,精美的畫麵和專業的設計讓記者歎服。
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倪師軍對全國3D大賽的模式非常認可,他曾在全國3D大賽四川賽區組委會會議上說,3D大賽的這種思路很有前途,學生出了那麼多優秀的作品,其中肯定需要老師的指導,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教學模式上的一個變革。
為提醒、督促加快教育變革、轉變人才培養模式,3D動力正在探索新型網絡教學模式,打造了3D-e教育網上3D教學平台。它按照e-Learning3.0理念和O2O模式,彙聚、整合、共享全國/全球最優勢3D/三維數字化技術教學資源,積極探索“第三次工業革命”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變革,推動隨時隨地、即時互動、遊戲趣味、自主平民化的“反轉式”學習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