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的一聲哨響,伴隨著身體摔倒在地的聲音響起。
四周又隱隱約約的傳來隊友的譏笑聲:“不就是會玩幾下花活嗎?有什麼了不起,身體不行一個照麵就得趴下。諾諾諾就是這樣。”旁邊傳來同伴附和的笑聲。
麥軒傑趴在地上,汗水已經濕透全身,右手重重的拍了一下草坪,隨後雙手用力把身體撐起來。一個花白頭發的老人在場邊搖了搖頭,失望的表情溢於言表。
這是阿森納位於赫特福德郡的科爾尼訓練基地4號場地進行的一場隊內對抗賽,對陣的雙方都是阿森納U17隊員。小夥伴們大都是15-17歲的孩子。
麥軒傑是阿森納U17青訓營的一員,從5歲就開始在阿森納足球學校學習,11歲進入阿森納青年隊。曾經他是青年隊的希望之星。
每個年齡段都知道有這麼個華人小夥子,技術很好,球商很高,當然,最後還要加上一句:“就是身體弱了點。也許再長大些就會變得強壯點吧?”
他知道自己在隊內的地位不怎麼穩固,這樣的身體對抗和對抗後的後果基本每次比賽都會發生。
小時候還好,他可以用比其他人好些的技術擺脫對手,可隨著年齡的增大,技術的差距沒有那麼大了,他的力量不足,越來越難以憑借假動作晃開對手,有時即使晃開,也會很快被追上。
並且17歲的孩子也有很強的虛榮心,他們看到麥軒傑被誇獎,被重視,雖然心裏沒有故意使壞讓他丟醜的心態,但是在比賽中想盡各種辦法限製麥軒傑的發揮,同時凸顯自己的能力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自從升入U17年齡組,麥軒傑的身體就在與其他人的對抗中漸落下風,並且隨著大家身體進一步成長,這種差距就更加明顯。
麥軒傑站直身體,擺好皮球,沒有理會別人的眼光,跑向對方半場準備進攻。中場球員把球開出傳給另外一個攻擊型中場,後者轉身麵對對方中場防守球員,然後把球傳給右前方的邊前衛22號球員。
22號帶球向前跑了幾步,看機會不好,便把球踩在腳下,抬頭觀望。這時麥軒傑的周圍沒有對方的防守球員,可是他卻直接把麥軒傑忽略掉,仿佛那裏根本沒有本方球員,或者本方球員也不會跑到那邊空位。
這種情況很正常,一般情況下球傳到麥軒傑腳下他總會帶幾步,然後就會嚐試過人或者下底,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球會被斷掉或者以麥軒傑被貼身防守的情況下勉強起腳射門,飛到場外為結局。因此,久而久之隊友就不大願意傳球給他,而他拿球的機會很少,多是對手失誤或者好友邊後衛托馬斯·科魯茲直接傳給他的。
可看過球的都知道,如果大家特意傳球給你,那麼你拿球的機會就很多,像各個球隊的核心球員,他們或者是組織核心,或者是終結者,擁有無限開火權,皮球在最終或者最後幾腳前都會傳給這樣的球員。
可麥軒傑這樣的球員甚至不用故意不傳給他機會也不會太多,何況前場球員都主動的忽略他的存在,除非萬不得已帶到了死胡同,否則很少有人傳球給他。
而他拿了球為了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就想自己帶球完成進攻,一來二去,大家不傳給他,他拿球不傳給別人,形成惡性循環。機會越來越少,他的脾氣當中倔強的一麵就會愈加擴大。
這次又是這樣,因為對手都是平時在一起生活、訓練的小夥伴,大家對這種情況都比較了解,基本沒有人故意去防守麥軒傑,而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球員身上。
22號球員一個半高球把球傳給本方前鋒,後者在對方貼身防守的情況下球沒有停好,被後衛先出一腳,皮球恰好滾到麥軒傑麵前。
麥軒傑右腳外腳背把球停下,看到對方右後衛跑上來防守,把球往邊路一趟開始下底。跑了7 、8米的距離便要被對方貼上了。
麥軒傑看好距離先假作一個向內變向的動作,趁對方中心轉移,左腳又把球勾回來,準備繼續下底,可對方用臀部輕輕裝了他一下,讓麥軒傑的身體失去了平衡,等他站直身體,對方又貼了上來。
本來一個可以瞬間擺脫對手的機會,就因為對抗處於下風,白白的錯過了。眼看就又要被對方纏住,趕緊瞄了一眼球門前的隊友跑位情況,輪腳就把皮球傳向中路包抄的前鋒。然後他又被對方後衛撞倒了···
皮球的高度及落點不錯甚至還有一點弧線,可因為力量不夠,速度不快,卡好位置的後衛輕鬆把球頂出了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