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教育細節——孩子的幸福從小給予
一樁美滿的婚姻,不僅是夫妻雙方相守百年,而且還應該有一個知書達理的孩子。現實中,很多家庭因為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問題,不僅把家庭生活弄得雞飛狗跳,更讓一個家庭沒有了希望。因此,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能否合理教育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得當是關鍵。
正確認識對子女的教育
每對夫妻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但現實中對孩子不滿意的夫妻十有八九,有的孩子在夫妻的眼裏甚至就是一個十足的“壞孩子”,這對一個家庭來說都是無比痛苦的事。曾有個“壞孩子”的父母說:“看到孩子這樣,我們連死的心都有。”為什麼夫妻“連死的心都有”?原因就是當夫妻看到自己的孩子“壞”時,他們束手無策,沒有采取有效的辦法對孩子進行管教。在他們心裏,對自己的孩子成長已經失去了信心,認為孩子已經無可救藥了。
其實,很多家庭要明白一點——孩子的好壞,原本就是個相對的概念。從某個角度看,屬於“好孩子”的,換個視角也許就成了“壞孩子”。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孩子,實際上都是“好”和“壞”的結合體。很多夫妻隻要求孩子有“完美”的表現,這樣才覺得“有麵子”,因此,夫妻就很難接受孩子的缺點。在這種心態下,孩子的缺點就會被放大,比如淘氣頑皮、學習成績差等就成了壞孩子的標誌。
夫妻要知道,“壞孩子”未必就會沒出息。
美國著名魔術大師菲爾茲11歲時就離家出走,他無家可歸到處流浪。為了填飽肚皮,他學會了乞討和偷盜;他還用欺騙的手段博取人們的同情,以此來得到人們的資助;他進監獄是家常便飯。在當時他是個十足的壞孩子。
這樣的生活,他一直過了5年。但後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好萊塢最著名的明星之一。
可見,“壞孩子”也會有出息。夫妻不要因為自己的孩子“壞”,就認為他們無可救藥了。因為孩子是可塑的,隻要耐心對待,壞孩子也會有大出息。
在了解“壞孩子”生活的基礎上教育孩子。我們要走進壞孩子的天空裏,看到壞孩子在他們的那塊天地中的好和壞、苦與樂、哭和笑……這樣,你就會對壞孩子多一分理解,給他們一個新的定位。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漫長而反複的過程,尤其是對於所謂的“壞孩子”,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會更多。夫妻要多在孩子的心理方麵下工夫,在孩子心理上找到孩子“壞”的症結和源頭,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對於壞孩子的教育才會事半功倍。
每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平庸的人,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每對父母都希望從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出超常的異象來,以此來當做孩子超常的證據,可現實總是不會令這些父母如願,他們能發現的,幾乎全是孩子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孩子終歸是一個極其平庸的人,這樣往往會給夫妻的婚姻生活帶來很多不快。其實,他們不知道,他們所看到的,往往就是孩子天才的特質,之所以孩子不能顯現出來,那是因為孩子還是個孩子,他還沒有到才智超凡的時候,沒有哪個天才在孩提時就顯露出大智慧,隻是夫妻對孩子的考量操之過急了。
每個孩子都有超凡的潛質,關鍵在於夫妻有沒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從而把孩子的這些潛質挖掘出來。換句話說,就是夫妻會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研究曆史上很多所謂的天才你會發現,如果我們用現在的眼光去評價他們的小時候,他們與現在的孩子幾乎無異,有的甚至還不如現在孩子的資質好。這其中,有笨的、傻的,還有看起來有些瘋的,比如牛頓、愛因斯坦等,他們小時候的表現連一個平庸的孩子都不如。所以說,天才原本無常,在小時候即使是很平庸的,家庭也不要因此而對孩子有失落感,你的孩子可能調皮、笨拙、逃學、不愛學習……而這可能就是孩子天才的特質,夫妻在家中要善於發現其中的真諦,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這樣,每個孩子就都不再會顯得平庸了。
如果夫妻的第一個願望是“白頭偕老,美滿恩愛”的話,那麼夫妻的第二個共同願望可能就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了。天下夫妻往往知道如何保持夫妻間的恩愛,卻很少知道如何把孩子教育成才,他們在教育孩子時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使孩子成才。其實,讓孩子成才並不難,隻要教育孩子的方法正確,每個孩子都會變得很優秀。
有的夫妻認為,對孩子要嚴格要求,因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的夫妻認為,對孩子要寬嚴相濟,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不論哪一種方法,他們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讓孩子變得更好。可以肯定的是,這其中的任何一種方法,都有可能把孩子教育好,但失敗的例子總是多於成功的例子。為什麼有的教育方法成功了,有的教育方法失敗了?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夫妻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因此,孩子表現不盡如人意,常常是父母對孩子的行為缺少引導的結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會或多或少地運用一些方法,對於沒有教育經驗的父母來說,其方法往往收效甚微。
比如,同樣是對孩子嚴格要求,有的父母就能把孩子教育得很好,而有的父母的孩子卻是一點兒也不爭氣。其中的原因是,前者的“嚴”是對孩子要求的一個尺度,以及孩子得到這個“標準”的過程,而父母則要引導孩子得到這個標準;後者的“嚴”是對孩子的一個態度,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卻沒有能讓孩子對這個標準有個認同的過程——這就是在教育中有無引導的區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嚴”字當頭,但“嚴”的過程中缺少引導,這種嚴厲就很難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說,教育的方法,關鍵是要學會正確地引導孩子。
幸福小貼士
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漫長而反複的過程,尤其是對於所謂的“壞孩子”,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會更多。夫妻要多在孩子的心理方麵下工夫,在孩子心理上找到孩子“壞”的症結和源頭,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對於壞孩子的教育才會事半功倍。
孩子教育之道
哪對父母養育出一個好孩子,周圍的人都會羨慕不已,多麼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的好孩子。其實,這件事說難也不難,說不難也難。隻要你找到成功之道,你也會成為好父母。
不斷補充育兒知識
初為人父人母,麵對新生的寶貝,很多爸爸媽媽一臉茫然,甚至有些手足無措。隨著寶貝一天天長大,各種各樣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可以通過向過來人請教,閱讀各種育兒書刊或參加各種父母培訓班、研討會來提高自己的育兒能力和技巧,這是成功養育聰慧寶貝的必需途徑之一。值得提醒的是,補充育兒知識不僅僅是他的責任,也是爸爸的責任。因此,爸爸也要利用各種機會提高自己的育兒技能。
學會傾聽
寶貝為什麼會做出一些令人費解的事情呢?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呢?很多父母常常因不了解寶貝的想法,不能與他們進行有效溝通而苦惱。掌握寶貝的脾氣秉性,增進與他們溝通的技巧,最簡單易行的方法莫過於傾聽。比如,當寶貝向你表達強烈的感受,如生氣和沮喪時,認真地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會幫助他們盡快擺脫所麵臨的困境。
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
許多父母認為,寶貝小的時候對周圍的事物沒有什麼感受,即使講給他們聽,他們也聽不懂或不明白。因此,向寶貝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件類似對牛彈琴的事情。研究表明,在寶貝麵前表露父母的真實感受,可以給予寶貝更多的情感體驗,同時也可鼓勵他談論更多自己的想法,增進親子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建議父母每天花一定的時間與寶貝交流,談談彼此在這一天的感受。無論快樂、悲傷還是沮喪,所有情感的表露都會對寶貝的心理發育產生積極的影響。
抽出盡可能多的時間陪伴寶貝
兒童教育專家曾經做了一項調查,調查對象是一些學齡前的寶貝。當調查者問道:“你最喜歡爸爸媽媽做什麼”時,很多寶貝做出了如下的回答:“媽媽給我講故事。”“爸爸跟我玩皮球。”“媽媽和爸爸帶我和小狗一起散步。”“媽媽和我一起畫畫。”“放暑假時帶我出去玩。”這充分說明了寶貝非常願意跟父母在一起,跟父母在一起是寶貝一種正常而迫切的心理需求。研究表明,父母花盡可能多的時間陪伴寶貝,可以幫助寶貝建立起自信心,給予他足夠的安全感。
永遠關心寶貝
無論寶貝年齡大小,乖巧與否,始終給予關心會讓他們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愛,將來更加成熟地走向社會。在跟寶貝相處時,父母一定要避免跟寶貝說:“我不喜歡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把你交給警察叔叔。”雖然父母是開玩笑或是嚇唬寶貝,但寶貝不可能理解父母的真實心理,他們會把父母說的這一切都當真,並因此遭遇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
熱情而溫柔地擁抱寶貝
每天上班離家時,送寶貝到幼兒園時,回家見到寶貝時,和寶貝玩得十分開心時,當寶貝因為遇到困難而沮喪時……都要記得給寶貝一個熱情而溫柔的擁抱。這會傳遞給寶貝一個信息:爸爸媽媽多麼愛我!對寶貝來說,沒有比爸爸他*的愛更能增加安全感與自信心的了。
做好寶貝的第一任老師
寶貝天生具有模仿的能力,他們需要通過觀察父母怎麼處理事情,來決定自己以什麼樣的方式處理事情。因此,與其在寶貝犯錯誤時采取打罵等懲罰措施來改變他,不如在平時注重自己的言傳身教,給寶貝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來引導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打罵寶貝隻能教他通過暴力來表達自己憤怒的情緒,並且會傳遞給寶貝這樣一種信息,打比他自己弱小的人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給寶貝足夠的自主權
從早上吃什麼到出門穿什麼,父母應允許寶貝更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給寶貝一些選擇的自由,能鼓勵他們培養自主觀念,教他們如何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和得到希望的結果。另外,通過給寶貝選擇的自由,父母也能避免一些麻煩,如強迫寶貝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的事,引起他們發脾氣。當然,父母也應該向寶貝說明,設立一些必要的合理限製僅僅是為了關心他們的安全,讓他們過得更加愉快。
給予寶貝盡可能多的鼓勵
明智的父母更傾向於忽略寶貝的缺點,尋找寶貝盡可能多的優點來鼓勵他。因為,如果父母注意捕捉寶貝做得好的事情,然後加以表揚和鼓勵,這比寶貝做錯事時給他們提建議更能促使他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
勇於向寶貝承認自己的錯誤
父母有時候在處理寶貝的事情上也會犯錯誤,比如,當寶貝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惹得父母一肚子氣的時候,父母對寶貝的懲罰就可能過度,甚至根本就不合適。事後,父母可能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但又不想自食其言,把自己說過的話收回。其實,真正的好父母會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並且告訴寶貝這麼做的理由:“我當時太生氣了,沒有冷靜地想清楚該怎麼做。現在我知道我這麼做是不對的。好吧,我會想出一個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個事情。”父母這樣的做法不僅不會降低父母在寶貝心目中的威信,相反會給寶貝樹立一個良好的知錯就改的好榜樣。
給寶貝經曆失敗的機會
寶貝的成長歸根到底是他自己的事,隻有寶貝自己才是成長的主體。給寶貝從實踐中學習的機會,他才能真正長大。從實踐中學習包括從成功的經驗中學習,更多的是從失敗的教訓中學習。因此,成功的父母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輩子不“摔跤”,更不會為了讓寶貝盡可能少經曆失敗而越俎代庖,凡事包辦代替。成功的父母會給予寶貝足夠的幫助、支持、鼓勵,也給予他必要的保護,但絕不會給予寶貝一個風調雨順的溫室。
經曆失敗,才能培養寶貝頑強的毅力,經曆失敗,才能激起寶貝戰勝困難的雄心,經曆失敗,寶貝才能在失敗中找到成功的捷徑。因此,隻有讓寶貝在失敗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磨煉,他才能最終成為不怕失敗,勇敢拚搏的小勇士。
多與朋友交流育兒體會
許多實際的育兒問題,即便是育兒專家,他們也往往束手無策。但是一些父母的經驗之談往往能劍出偏鋒,十分有效地解決問題。正式或非正式的聚會場合,是父母相互交流並分享育兒經驗的所在。有了寶貝以後,堅持定期參加一些已經為人父母的朋友間的聚會,是解決育兒問題,提高寶貝社交能力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每個人在養育寶貝的過程中都會有很多的育兒經驗,解決問題的方法,彼此交流往往能帶給父母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幸福小貼士
孩子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同樣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是對每一位父母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作為父母,要時刻給予子女關懷和溫暖,正確的教導孩子做人處事的原則,讓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
學會和孩子交朋友
現在的孩子最缺少的是朋友,而且最需要的也是朋友,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先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當家長和孩子成為朋友時,孩子才會和家長敞開心扉,做家長的知心朋友。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有針對性地去教育孩子,引導孩子。
要與孩子平等相處。做父母的在與孩子相處時,要時時提醒自己,孩子首先是你的朋友,然後才是你的孩子,孩子與家長是平等的,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進行有效地溝通。當孩子做錯事時應當向父母道歉,而當父母處理問題不當時,也應當向孩子道歉。
尊重孩子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保證,孩子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希望別人尊重他們的意見。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你尊重我我就願意聽你的,否則我就不聽你的。尊重是溝通的前提,尊重孩子是家長的一種責任,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學會與孩子溝通,從而與孩子做最好的朋友,也是一種最好的家庭教育。
現實中,我們常見的是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育了,遠不如自己當年乖巧等等。真的是孩子難教育嗎?家長首先要問一問自己,“我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在中國的傳統的家庭教育中,專製的影響太深了。不少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批評多於表揚、禁止多於提倡、指責多於鼓勵、貶低多於欣賞、威脅多於啟發、命令多於商量。在這樣的背景下,孩子處在一個不被尊重的地位,孩子和家長之間沒有很好地達成心靈上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