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視編輯工作創新探析(1 / 2)

電視編輯工作創新探析

科技傳播

作者:康富斌

摘 要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躍式發展,電視媒體的信息量增長迅猛,眾多的頻道為受眾提供了內容龐雜、風格各異的收視選擇。特別是在電視編輯已進入了直播時代的大背景下,隻有不斷創新電視媒體編輯工作,才能創作出民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才能吸引受眾目光,也才能擴大電視媒體的影響力,從推動電視節目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突出重圍

關鍵詞 電視編輯工作;現狀;創新;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90-0002-02

當前,電視媒體以其方便、快捷的獨特優勢,在信息化發展日新月異的媒體競爭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而電視媒體要想吸引更多的受眾,就必須形成自身風格模式,這就要求編輯工作必須要不斷創新,才能高標準、高質量地編發出受眾喜愛的節目。由此可見,電視編輯工作的優劣是電視節目能否滿足社會需求,實現發展預期的重要保障。下麵就對如何加強電視編輯工作創新展開深入探討。

1 缺乏創新是當前電視編輯工作中存在問題的重要內因之一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跨躍式發展,廣大民眾心理和對節目的需求都發生了改變。電視編輯工作缺乏創新,傳統的宣教式傳播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下受眾的欣賞需求,這樣,電視媒體的競爭優勢就會被削弱。具體則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1.1 電視新聞節目的信息量不足,缺乏實質性的內容

目前,一些電視新聞節目存在信息量相對不足,缺乏實質性內容的問題。一是節目內容中文字數量所占比重較大,但常常隻是把數字進行簡單的堆砌,缺乏必要的相關事件、人物詳解,無法滿足受眾對新聞內容的深入了解需求;二是對時政類新聞相關內容隻進行簡單闡述,甚至反複使用一些經驗性稿子,使新聞內容流於乏味和枯燥的境地;三是一些電視新聞編輯使用的語言缺乏美感且晦澀難懂,這常常是因為隻顧信息傳遞,而忽視了滿足受眾審美需求的內在要求,從而導致電視新聞類節目的吸引力持續下降。

1.2 電視新聞節目時效性不足,無法滿足受眾新鮮感需求

在一些電視新聞中,時間概念較為模糊的詞語使用量過多,如“近年來”、“前不久”或“最近”等的大量使用,違背了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規律,這樣的表述缺乏時效性,無法滿足受眾新鮮感需求,極大地降低了其對新聞節目的興趣。同時,在一些新聞報道中,報道形式缺乏創新現象較為嚴重,常常隻是使用一些單調的畫麵和運用一些簡單的符號就完成了一次新聞報道,甚至於部分新聞還在使用同期聲出字幕,畫麵與解說相結合的編輯手段來進行報道,試問,這樣幾十年如一日不思變化的電視新聞節目編排又怎能吸引受眾的眼球呢?

1.3 電視新聞編輯的方式、模式不能滿足受眾需求

電機新聞編輯是一個創造性工作,其工作方式必須隨著受眾需求不斷修正和改變,才能吸引到更為廣泛的受眾。在傳統電視新聞編排無法滿足欣賞水平不斷提升受眾的需求時,電視編輯工作仍然以原來的工作方式來進行,就會使受眾對其產生厭惡情緒,從而降低節目的吸引力。

綜上可見,造成當下一些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狀況表現不如人意,其原因主要是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不到位所致,而這個不到位則主要是創新不足引起的。因此,若想改善電視新聞節目,使之取得預期的發展,電視編輯工作就必須不斷創新,才能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吸引力。

2 創新電視編輯工作的有效措施探析

電視新聞節目的采編過程通常可分為外采與編輯兩個環節,在信息化發展迅猛的今天,電視新聞編輯隻有進行必要的創新,才能使新聞節目更具吸引力,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工作者探尋有效的創新方法與手段,增強創新意識,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