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之十二(1 / 3)

塔木德之十二

猶太名人智慧篇

“不了解猶太人,就不了解世界。”猶太人對世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也有人說:“三個猶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決定世界。”

猶太民族是一個極具智慧的民族,這個民族中湧現出許許多多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的人物,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9-學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都有猶太人.許多富有的商人、銀行、企業家也有猶太人,自1901年設立諾貝爾獎以來.獲獎者中猶太裔人士占有非常高的比例。要說猶太人是一個謎一般的民族.那麼這些猶太名人更是謎一般的人物,許多人認識和了解猶太人,往往是從猶太民族中的著名人物開始的,這種“猶太名人現象”確實值得我們去研究。

N0.1

科學泰鬥——愛因斯坦

在20世紀的科學奧林庇斯山上,愛因斯坦居於最高的榮譽地位。愛因斯坦屬於少數最有資格代表和標誌這個世紀人類思想和科學發展水平的天才之一。他以其創立了相對論的非凡智慧奠定了現代物理學乃至整個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礎,掀起並領導了一場變革科學觀念的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進程。愛因斯坦也是民主與和平的熱切倡導者和堅持科學技術應造福人類的原則立場的科學工作者的人格榜樣。就其影響的深遠而言,在20世紀所有著名的科學家中,還沒有一個人能夠與他匹敵。

愛因斯坦最喜愛的格言是“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占有更可貴”。而真理的追求需要獨立思考,不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他說:“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馬赫的真正偉大,就在於他的堅不可摧的懷疑態度和獨立性。”任何真理都是有條件的,牛頓力學隻適用於宏觀低速運動的條件。多麼瘋狂而又光輝的思想!這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徑。愛因斯坦的學說論述了勻速直線運動的坐標係中的物理現象,這一被稱為“狹義相對論”的理論成為物理學革命的起點。

相對論的成功使愛因斯坦在一夜之間成為舉世矚目的英雄。那隻有少數人能看懂的深奧理論使他得到全世界的崇拜,相對論以及四維時空和愛因斯坦的名字聯結在一起,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各國大學紛紛授予他名譽教授稱號,他開始應邀赴世界各地訪問、講學。在他50歲生日時,他收到了成千上萬的禮物和難以計數的賀信、賀電,郵電局不得不專門為他設了一個信箱。在榮譽的包圍和追逐中,他和第二個妻子——他的表妹愛爾莎依舊堅持著簡單、樸素的生活方式。他沒有被盛名所累,仍然專心研究,閑暇以演奏小提琴和湖上泛舟為樂。給他增加工資時,他驚訝地說這麼多錢可讓我怎麼辦呀!在歐洲講學,他堅持坐三等車廂。日內瓦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的盛典上,他卻頭戴草帽,穿得普普通通,而且說不要“因為搞這樣鋪張浪費的盛宴而把我們燒死”。

有一次,他的孩子問他為什麼這樣出名,他笑答:“你看,一個盲目的甲蟲在一個球麵上爬行,它意識不到走過的路是彎的,幸而我能意識到。”他還說:“我自己受到人們過分的讚揚和尊敬,這不是因為我的過錯,也不是由於我的功勞,而實在是一種命運的嘲弄。”愛因斯坦非常厭惡物欲主義,他直言道:“我從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生活的目的——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愛因斯坦認為精神自由比物質享受重要得多,高尚得多。精神自由是科學進步的先決條件。這種自由“在於思想上不受權威和社會偏見的束縛,也不受一般違背哲理的常規與習慣的束縛。”愛因斯坦把內心的自由看得與外在的自由同樣重要。人隻有這樣才能充分實現其價值,也才能推動科學、文化、社會的進步。因此,愛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說是追求精神自由境界的一生。 愛因斯坦淡泊名利,遠離塵囂,但同時卻深切地關注人類尤其是猶太人的命運。他利用自己的聲望和影響全力支持和平主義和猶太複國主義運動。他也為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猶太複國主義組織想在耶路撒冷創立猶太大學,為此,他們希望得到美國人的資助。l921年春,愛因斯坦和猶太複國主義運動領袖魏茨曼(後來的以色列總統)結伴前往美國募捐。愛因斯坦的美國之行引起巨大轟動。募捐非常成功。

1955年4月18日淩晨1時25分,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因病逝世。根據他的遺囑,沒有舉行葬儀,也沒設墳墓、紀念碑和紀念殿堂。然而,他的文化品格卻具有永恒的價值和魅力,他已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不朽的豐碑。

NO.2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羅伯特·奧本海默是著名的猶太裔美國物理學家和政治活動家。他作為“原子彈之父”已被載人史冊;同時,他在原子能的控製與利用方麵所從事的廣泛的政治活動也深刻地影響人類社會。

1939年10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受愛因斯坦的建議,著手發展原子彈的研製工作。1941年12月,美國政府的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尤其令人不安的,是擁有強大的科研能力和戰爭資源的德國完全可能造出第一枚原子彈。美國政府終於痛下決心,撥出大量資金和人力進行原子武器的研製。

自1939年起,奧本海默一直在考慮原子能的釋放問題。1941年,他終止了一切個人的研究工作,全力投入“曼哈頓工程”。1942年初,他受命負責快中子和原子彈問題的工作。

這項研究觸及到許多未知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又分給許多小規模的實驗室。在這種情況下,工作效率受到了極大的限製。奧本海默認識到這一問題,建議把研製武器的工作集中在一個實驗室內。主管“曼哈頓工程”的萊斯利·格羅夫斯接受了他的建議。事實證明,這一英明決定為研製工作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格羅夫斯接受奧本海默的意見,選擇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為實驗室所在地,並且任命奧本海默為實驗室主任。

“曼哈頓工程”的規模和難度是空前的。前後共耗資20億美元,有15萬人參加工作,僅在洛斯阿拉莫斯就有4000名研究人員,設有理論物理、化學及冶金、軍事研究、實驗核物理、炸藥、炸藥物理、規劃等7個研究所。麵對如此浩大的工程,管理、協調和統籌方麵的工作是極為重要和困難的。在1943年到l945年之間,奧本海默出色地完成了洛斯阿拉菲斯實驗的組建和管理工作,充分展示了自己在科研和科研管理方麵的傑出才能。他的中心工作是集中全部專家的智慧,協調各部門的關係,集思廣益,協同攻關。在技術方麵他的突出貢獻是解決核彈“臨界質量”問題。1945年7月1613,第一枚原子彈試爆成功。鑒於奧本海默的卓越貢獻,“原子彈之父”的殊榮他當之無愧。 奧本海默是偉大的科學家和學術帶頭人,後人稱其為“科學帥才”,以褒揚其組織科研的卓越才能。80年代後,國際社會在核控製方麵取得突破性進展,人們更容易感受到奧本海默思想的深刻影響。

NO.3 科學社會主義的偉大奠基人——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出生於普魯士萊茵地區特利爾城。他誕生在一個最先進的省份和一個充滿市民階級啟蒙精神與人本主義思想的猶太家庭。

1841年3月,馬克思畢業於柏林大學,並獲得了柏林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他於1842年4月參加了《萊茵報》的工作,並很快升為該報主編,開始了他那漫長、艱辛而又不屈不撓的作為一個革命者和思想家的生涯。在此期間,馬克思開始拋棄他的唯心主義世界觀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逐漸轉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由於馬克思的激進民主主義觀點、對貧苦農民的深厚同情和對現實政治的不妥協的批判態度,《萊茵報》被查封。而後,他赴巴黎,與阿爾諾德·盧格一起編輯出版《德法年鑒》,意在聯合法德的先進知識分子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不僅批判現存的舊哲學、宗教,而且更深地批判現存不合理的社會、政治。《德法年鑒》停刊以後,馬克思開始轉向研究政治經濟學,以解剖“市民社會”,寫出了著名的引起了後世爭議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即《巴黎手稿》。這是馬克思的學說的第一次比較係統的闡述。

1844年8月,馬克思同其萊茵省同鄉弗裏德裏希·恩格斯(1820—1895)在巴黎第二次見麵。馬克思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更長於理論思維;而恩格斯則是在社會這所大學裏成長的,對現實有更具體、生動的洞察力,並更擅長於處理時務、組織活動。巴黎的第二次會麵,他們都欣喜地發現誌趣與思想是那樣一致,並且幾乎同時循著不同途徑完成了世界觀和思想的轉變,合著《神聖家庭》,批判當時還很有影響的青年黑格

1845年,法國當局在普魯士政府的壓力下向馬克思下達了驅逐令,馬克思遷往布魯塞爾。在那裏,馬克思寫了包含著新世界觀天才萌芽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表明了自己的學說的革命實踐性質。同恩格斯再度合作,完成了《德意誌意識形態》,為他們的共產主義理想製訂了唯物史觀的堅實基礎。他們還成功地改造了“正義者同盟”,並受“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委托,起草了同盟綱領,發表了標誌著以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學說誕生的《共產黨宣言》。

1848年3月,德國革命爆發,馬克思返回科倫,創辦了《新萊茵報》,總結1848年的歐洲革命。寫了{1848年至l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和《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這是用成熟的唯物史觀分析曆史事件的典範之作,其中開始比較係統地論述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馬克思移居倫敦並且定居在那裏,在以後的年代,馬克思主要從事《資本論》這部工人階級的“聖經”的寫作工作。同時,馬克思繼續積極參與領導國際工人運動。為適應國際工人運動新的高漲的形勢,l864年他領導建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即著名的第一國際。l871年發表了《法蘭西內戰》,l875年發表了《哥達綱領批判》,總結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經驗,進一步完善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此後一直到逝世的年代裏,他竭盡全力從事《資本論》後幾卷的寫作。

馬克思學說概括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是一個立足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又是一個理想遠大的現實主義者。一方麵,他對於當時代表人類思想發展前沿的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經濟學及各種空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學說結合經濟史、政治史、社會史著作進入了深入的研究,並加以批判地繼承。另一方麵,他又密切關注德國、英國、法國、美國等國的社會變化及發展,尤其是資產主義經濟關係和經濟運動過程的方方麵麵。這兩個方麵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馬克思的獨特的學說體係。

馬克思不僅是思想家、理論家,更是一個實踐家、革命家。他從未停止與有組織的工人的聯係,因為他清楚,自己的學說如果不被工人群眾所理解和接受,就成了沒有意義的書齋式學問和空想。他曾同恩格斯一起通過大量細致的艱苦工作,將“正義者同盟”改造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後來又將自己的學說同“國際工人協會”的活動聯係起來,要使他的學說成為無產階級的武器。

馬克思即將離開人世的幾年疾病纏身,無私地理解和支持了他一生的愛妻燕妮和長女先後去世,則在精神和情感上給了他沉重的打擊。1883年3月14日,卡爾.馬克思的大腦永遠地停止了工作。他被安葬在倫敦海格特公墓。

NO.3 資本主義世界第一個10億富翁——洛克菲勒

約翰·D·洛克菲勒出生在鄉間,父親是個犯有重婚罪、行為放蕩的假藥販子,母親是個循規蹈矩的清教徒。足以見得洛克菲勒的童年過的是窮困潦倒的生活。

洛克菲勒創造了美國曆史上一個有關財富的神話。

一、創立美孚

1859年那年,一個名叫埃德溫-德雷克的失了業的火車列車員,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泰行斯維爾鑽出了石油;洛克菲勒和一個名叫莫裏斯·克拉克的夥伴則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開了一個經紀人的商行。南北戰爭時期,商行的業務很興旺,洛克菲勒又開始搞一點鐵路和地產生意,同時也密切注意著蒸蒸日上的石油業迅速發展的情況。當時,石油價格漲落幅度很大。在鑽探第一批賓夕法尼亞油田的時候,原油為20美元一桶,後來市場上到了一大批石油,於是兩年內價格跌到了10美分一桶。不久以後,價格又上漲,1869年大致保持在每桶7美元的水平,隻是在1870年又降到3美元以下。

由於這些原因,洛克菲勒感到鑽石油並沒有什麼意思,於是在1-863年,洛克菲勒、克拉克和他的兩個兄弟,還有化學師塞繆爾·安德魯斯組成了一個“求精石油廠”,這是克利夫蘭地區許多煉油廠之一。洛克菲勒大力經營,使求精石油廠成為該地區最大的煉油廠。每天煉油500桶,但是,他的合夥人,卻猶豫不決,於是兩年以後,他就買下了全部產權。為了改善自己的地位,洛克菲勒借了很多債。1865年和l866年,他在克利夫蘭買下了50個煉油廠,在匹茨堡又買了80個煉油廠。

洛克菲勒的一些煉油廠是石油業中設備最新、效率最高的工廠,這就使他在成本

方麵具有重要的有利條件。

戰後經濟蕭條時期,有許多工廠倒閉,但有幾家卻向洛克菲勒展開激烈的競爭。為了達到進一步節約的目的,從而能使他的產品的價格比那幾家工廠更低,他有點像斯威夫特在內的行業中所做的那樣,采取了幾個步驟,以求達到統管生產和銷售的全部過程中的縱向綜合生產的目的。他買下了木材儲備和做好的油桶,選了倉庫,還設置了船隊。此外,他還改組了公司,l867年與另外兩位企業家亨利‘弗拉格勒和塞繆爾·安德魯斯組成了合夥關係。3年後,更名為俄亥美孚石油公司。

在石油工業中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就是控製其他一切所依賴的一個最重要的工序或部門。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向紐約中央鐵路公司提出了一個建議:如果鐵路方麵能把“美孚”的運費定得很低,他們就永遠放棄水運。並且保證每天運60節車皮的石油。中央鐵路方麵同意了,這樣就挫敗了賓夕法尼亞的鐵路的壟斷權。

19世紀7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發展得很快,它繼續進行勘探,並鞏固它對石油業的控製。為了節省運輸費用,洛克菲勒開始建造輸油管。到l876年,美孚石油公司擁有長達400英裏的輸油管。還有能儲藏l50萬桶石油的集散點。

到19世紀80年代,顯然洛克菲勒不能再漠視鑽井和銷售的事了。賓夕法尼亞的油田在開始枯竭。而美孚石油公司當時所控製的公司的資產已逾7000萬美元。“美孚”得保證有源源不斷的原油供應。洛克菲勒買下了幾個地區性的銷售公司。他的公司已經以“章魚”著稱,在石油業中到處都有它的勢力。它的產品大約已占煉油廠產品的90%,並且壟斷著諸如煤油、潤滑油、石蠟、石腦油、各種溶劑以及“美孚”的科學家和技師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其他一些產品的價格。

隨著洛克菲勒石油帝國的發展,這本身就有龐大得難以控製的危險,因此,弗拉格勒和“美孚”的律師塞繆爾·多德在1882年組成了一個托拉斯。它擁有了l4個公司的全部,包括俄亥美孚石油公司,擁有其他26個公司的一部分,資本總數估計達7000萬美元。該托拉斯規定,在紐約、新澤西、俄亥俄和賓夕法尼亞設立以“美孚”命名的子公司,把活動集中在自己所在的州。

這種結構不僅強有力,而且極為觸目,它的存在促進了當時的反托拉斯運動。洛克菲勒在20世紀初一直控製著市場。

二、生活中的洛克菲勒

撲朔迷離的洛克菲勒雖然聚斂了巨額財富,但自己的生活非常儉樸,而且時時刻刻都在給他的兒女們灌輸他那一貧如洗的兒時的價值觀,防止他們揮金如土的第一步就是不讓他們知道父親是個富人。洛克菲勒的幾個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前,從沒去過父親的辦公室和煉油廠。洛克菲勒在家裏搞了一套虛擬的市場經濟,稱他的妻子為“總經理”,要求孩子們認真記賬。孩子們靠做家務來掙零花錢:打蒼蠅2分錢,削鉛筆1角錢,練琴每小時5分錢,修複花瓶則能掙l元錢,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錢,第二天還不吃獎勵1角錢,每拔出菜地裏10根雜草可以掙到1分錢,唯一的男孩小約翰劈柴的報酬是每小時l角5分錢,保持院裏小路幹淨每天是l角錢,洛克菲勒為自己能把孩子培養成小小的家務勞動力感到很得意,他曾指著l3歲的女兒對別人說:“這個小姑娘已經開始掙錢了,你根本想象不到她是怎麼掙的。我聽說煤氣用得仔細,費用就可以降下來,便告訴她,每月從目前的賬單上節約下來的錢都歸她。於是她每天晚上四處轉悠,看到沒有人在用的煤氣燈,就去把它關小一點兒。”他不厭其煩地教育孩子們勤儉節約,每當家裏收到包裹,他總是把包裹紙和繩子保存起來。為了讓孩子們學會相互謙讓,隻買一輛自行車給4個孩子。小約翰長大後不好意思地承認說,自己在8歲以前穿的金是裙子,因為他在家裏最小,前麵3個都是女孩。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像洛克菲勒這樣節儉成性、貪得無厭的資本家,竟然成了美國曆史上最大的慈善家。截止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機構,他讚助的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是全球性的。他一生童接捐獻了5.4億美元,他的整個家族的慈善機構的讚助超過了10億美元。中國受益尤多,接受的資金僅次於美國,l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中國醫學委員會,由該委員會負責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協和醫科大學,這所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掌握現代知識的醫學人才。他的讚助不僅是給原始醫學致命的一擊,還給慈善業帶來了一場革命。在他之前,富有的捐贈人往往隻是資助自己喜愛的團體,或者饋贈幾幢房子,上麵刻著他們的名字以顯示其品行高尚。洛克菲勒的慈善行為則更多地致力於促進知識創造和改善公共環境,這完全超越了個性,更加富有神話色彩,其影響更為廣泛,意義也更加深遠。 他通過創立芝加哥大學確定了今後作為慈善家的工作方式,洛克菲勒並不喜歡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麵。l897年,芝加哥大學校長哈伯終於成功說服洛克菲勒參加五周年校慶。這天,3000多名衣冠楚楚的教授和學生見到了這位身著普通禮服、頭戴絲質禮帽的創建人。第二天,洛克菲勒騎上自行車參觀校園,每到一處,學生們都齊唱道:“約翰.D·洛克菲勒,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把餘財全部獻給了芝加哥大學。”學生們的愛戴使這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