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什麼是幸福?每個人的定義各不相同。我們認為,幸福就是稱心如意,有一個心情舒暢的環境,能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現在的孩子們幸福嗎?父母一定會說:“蜜罐裏泡著的孩子,肯定是幸福的啊。”但不少孩子說:“整天被父母逼著學這學那、考這考那,壓力好大,不能撒開了玩兒,不能睡到自然醒,能幸福嗎?”
我們說,人生處處是考場,人生時時有考題。孩子們幸福不幸福,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父母。讓每一個孩子幸福成長,就是每個父母的考題,也許還是道難題呢。那麼,如何能讓每一個孩子幸福成長呢?
讓每一個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父母要教會孩子樂觀地看待事物,時時感受幸福。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麵,期待更有利的結果。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樂觀,有些孩子則相反。但心理學家發現樂觀是可以培養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備樂觀品質,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實現。家長應當重視孩子的樂觀主義教育,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麵的發展。
讓每一個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父母要教會孩子把學習當作興趣愛好,快樂地去學習。同樣是看書、做作業、練鋼琴,有的父母讓孩子感到是“苦差事”,打著罵著罰著,讓按點去做;有的父母讓孩子當成玩遊戲、看動漫,快快樂樂就完成了。孩子感受到獲取知識、加深修養、不斷提升自我能力的幸福,才會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樂學。
讓每一個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父母要教會孩子不怨天尤人,時時排除煩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跌倒了,有的父母教孩子自己迅速爬起來,拍拍灰土,繼續前行;有的孩子號啕大哭,等著父母扶起;有的父母拍打著地麵,怨地麵不平。這三種情形的教子方法,日後會教出三種不同的孩子,三個孩子會走出不同的人生道路。而唯有第一種會教出一個很快忘記煩惱、自立自強、追逐幸福的人。
讓每一個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父母要教會孩子寵辱不驚,時時想到合作。一個懂得合作的孩子,能更好地適應環境,並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而不懂得合作的孩子在生活、學習中會遇到很多的麻煩,產生更多的困難,並且無所適從。教會孩子與人合作,更需要教給孩子誠實、善良、寬容、淡泊、感恩、尊重、自省等優秀品質。
在人生的賽場上,在你想得到什麼之前,你必須得先有所付出。隻有在春天播下種子,秋天才會有所收獲。如果你想生活賜予你什麼,你必須得先付出努力,要有積極的態度和行動。從現在起,如果你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牢牢遵循這個規律的話,許多問題將會迎刃而解,你的人生就會變得與眾不同。
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運用科學的方法學習,為成才奠定紮實的基礎;培養良好的習慣,改變不良的個性和性格;培養陽光心態,給世界一個微笑;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智慧;成為有教養、受人歡迎的孩子;用堅強的意誌支配自己的行動,克服種種困難;注重品德修養,提升人格魅力;等等。
我們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總結了大量的經典教子理論及案例,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地論述了家庭教育中的問題,並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