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位哲人說,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豐富是人際關係的豐富。愉快、煩惱、悲傷、愛與恨,都同樣與他人的交往和關係息息相關。
社交能力是人在社會中生存的基本能力,是快樂、幸福的源泉,是孩子未來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的基礎。人是生活在各種人際關係中的,與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社會越進步,人際關係越會顯示出其特有的價值。人際交往對孩子的成長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
人際交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基本需要,孩子隻有與環境相和諧才能得到發展。其中,與人交往是最重要的一環,對孩子的個性、情緒、情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學會與人交往,必須明白為什麼要交往。心理學家指出:人們總是希望有人與他(她)進行交流,從而擺脫孤獨與寂寞;希望參與集體活動,希望加入某一群體,並被群體接納,從而獲得歸屬感。這樣,快樂時有人與你分享,痛苦時有人為你分擔,迷惘時有人給你指點,困難時有人給你援助,憂傷時有人給你安慰,氣餒時有人給你鼓勵。通過交往,人們能夠尋求心靈的溝通,能夠尋找感情的寄托。
如今,人際關係技能已被列為孩子的基本智商之一。菲律賓大學臨床兒童心理學家馬·勞迪斯·卡蘭丹說:“一個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沒有進過大學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
據有關部門在對千名兒童的調查中發現,其中近一半兒童沒有玩伴,可見“夥伴危機”正影響著兒童的健康成長。眾所周知,沒有夥伴對兒童成長的負麵影響是很大的,這使他們無法獲得許多學習社會規則的機會,體驗不到交往的快樂,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所接觸的人與事物都越來越多,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也出現了變化。有的孩子很積極主動,而有的孩子則表現為退縮、看到陌生人時甚至會哭泣,當出現如有人搶了他手中的玩具時,不知所措,隻是哭泣。養成這種行為習慣往往是由於家長忽略了孩子最初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兒童教育中應加強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使孩子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人。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無群。”如何培養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是父母們都非常關心的話題。本書將會給你答案。
《塑造孩子的一生: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的主要內容包括:讓孩子在家中學會跟家人打交道;提升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培養孩子與人分享的能力;讓真善美陶冶孩子的心靈;成為有教養、受人歡迎的孩子;讓孩子養成正確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與意誌力;等等。
我們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總結了大量的經典教子理論及案例,深入淺出、簡單扼要地論述了孩子在與人交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幫你教出一個受人歡迎、優秀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