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道德經》);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

人人都能看懂的國學入門之作,用孔、孟、老、莊的智慧解答當代人的心靈困惑。

孔子主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性的價值必須由內而發,人道確立則萬物亦得以安頓。

孟子認為“思誠者,人之道”,隻要真誠,就可以體驗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正途,由此活出人格的尊嚴與偉大。

老子的修養方法是虛與靜,以道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則人生的困境與虛無之感化解於無形。

莊子相信人的最高智慧在於明白“未始有物”,既然哪些,在現實生活中,人生何必執著?何不逍遙自得,與道同遊。

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它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齊葩。它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當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學術精髓。

“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中華國學其宗旨乃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國學建立在與人息息相關的終極關懷的立場上,去認真的探究天人之際的真切意蘊與內在價值,去拉近生命存在與天人之際之間的間接和直接聯係,在傳統與時代、學問與生活中架設一架溝通的橋梁。

國學,可以讓我們品味人生之真諦,品味萬物運行之玄妙,品味事物發展之必然,領悟至中和之妙道。國學經典是對人生的感悟一次深刻剖析,它從典籍裏擷取處世智慧精華,在現實中闡發人生成敗感悟。

人生,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永遠也沒有結論的研究課題。無論是做人的準則,還是為人的心態,不管是交友的態度,還是說話的技巧,我們都可以從《品國學·講人生感悟》這本書中找出對這些問題的主張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