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史記》是我國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嘔心瀝血、幾乎花費了畢生精力完成的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既為後人記載了無數的曆史文化遺跡,也釋放出司馬遷作為一代文化宗師的燦爛光華。他的實事求是的精神,進步的曆史觀、民族觀、經濟思想,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文學觀、審美觀都明白無誤地在這部大書中得到充分顯現。

這部巨著,記載了上起軒轅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曆史變遷。它規模宏大、體製完備,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學占卜等方麵,幾乎囊括了各個曆史時期社會活動的全部內容,堪稱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製。它既是對先秦文化的重要總結,也是後人了解西漢以前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第一手資料,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不僅是我國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和傳記文學的開山鼻祖,而且對後世的文學創作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寫作技巧、文章風格、語言特點,無不令後代文家翕然宗之。從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後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對《史記》推崇備至,其行文也深受司馬遷的影響。從唐傳奇到明清小說,在人物塑造、情節安排、場麵描寫等方麵無不可以見到《史記》的痕跡,它的影響還及於宋元戲曲。

作為高品位的藝術寶藏,《史記》被後世反複開發和利用,所以也就不難理解鄭樵會做出“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六經之後,唯有此作”的評價,也無怪乎近人梁啟超會稱讚這部巨著是“千古之絕作”。可以說,在中國文化史上,《史記》就是一座後人無法企及的高峰。

有鑒於此,我們精心遴選了《史記》的本紀、世家、列傳中那些最為人稱道的精華篇章,按照時間順序,整理編撰成這部《史記》中那些值得銘記的故事》,通過科學的體例和創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麵地向讀者呈現《史記》 ——這部中華文明巨著,力求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等方麵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使讀者在快捷、輕鬆的節奏中,閱盡三千年的人間滄桑,感悟五千年的華夏神韻,並從中汲取睿見卓識,深化、拓展自己的人生閱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