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黑白舞步”:舞蹈的巴赫原來這麼美(1 / 2)

“黑白舞步”:舞蹈的巴赫原來這麼美

采訪

作者:胡越菲

薛穎佳的鋼琴與芭蕾音樂會已經不是第一次嚐試了。2014年2月15日,上海音樂廳首次上演了“愛的舞步”音樂會——以薛穎佳為首的鋼琴三重奏與現代芭蕾兩種藝術形式同台演出。舞台變為一個沙龍,擺上沙發、台燈,配合燈光,營造出情調十足的“客廳”情境,彌漫著一種讓人放鬆的氛圍。整場演出根據音樂變化將“愛”劃分為五種顏色,再穿插芭蕾,呈現愛情中的等待、心動、憂傷與喜悅等情緒。這種充滿實驗性、創造性和新鮮感的演出形式,贏了票房,得了口碑。

而今年的“黑白舞步”音樂會,可謂是對去年“愛的舞步”的一種延續。

2015年1月16日,由上海音樂廳策劃、上海芭蕾舞團原創編舞的“黑白舞步——薛穎佳鋼琴與芭蕾音樂會”在上海音樂廳上演。音樂會以薛穎佳演奏的巴洛克與印象主義時期的古典音樂為主線,配以吳虎生、張堯等舞者表演的現代舞,黑色的琴鍵,白色的舞鞋,呈現出古典鋼琴與現代芭蕾的交融之美。

薛穎佳,青年鋼琴家,深造於被稱為“鋼琴家聖殿”的意大利易莫拉國際鋼琴學院,在國內外諸多比賽中屢獲殊榮,活躍於世界古典音樂舞台,現任教於上海音樂學院。

吳虎生,青年舞蹈家,上海芭蕾舞團首席演員,曾獲第九屆紐約國際芭蕾舞比賽第一名,在現代芭蕾舞劇《簡愛》、中法合作大型現代芭蕾舞劇《花樣年華》、上海大劇院版《胡桃夾子》中擔任過男主角,剛剛榮獲第十七屆“上海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這兩位上海土生土長的傑出青年藝術家,會如何將巴赫鍵盤作品的恬靜與幻想性、德彪西樂曲千變萬化的和聲以及變幻莫測的音色呈現給觀眾呢?

上海音樂廳節目部負責人沈彥樹表示,“黑白舞步”的定位還是一場鋼琴音樂會,由舞蹈家來呈現其中的部分作品,把音樂可視化。“和去年大客廳的舞台不同,這次我們的舞台更為純粹、簡單,除了一架鋼琴之外,就是人、空間、音樂、舞蹈這幾個元素,我們也希望觀眾進來之後感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作品。”

音樂會上下半場的曲目風格是非常不同的。上半場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包括巴赫的三部鍵盤作品:《E大調法國組曲第六首》(BWV 817)、《E大調前奏曲與賦格》(BWV 878)和《E小調英國組曲第五首》(BWV 810)。下半場則以印象主義為主,包括德彪西的《兩首阿拉伯風格曲》《貝加馬斯克組曲》《快樂島》以及斯克裏亞賓的《F大調第四奏鳴曲》。對此,薛穎佳的想法是,上半場呈現一種巴洛克的風格,有很多節奏性的內容,而下半場則更多的是一種色彩上的表現。“斯克裏亞賓是晚期浪漫主義以及一點神秘主義,他的作品也是有很多色彩的,當然這個色彩和德彪西的是不一樣的。”

吳虎生告訴記者,鋼琴對於他們芭蕾演員來說其實特別重要,“我們從小第一次學芭蕾就是伴隨著鋼琴聲,現在作為一個專業的芭蕾舞演員,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著鋼琴聲進行一天的基本功訓練”。不過,平時他們和鋼琴是在教室裏接觸得比較多,和鋼琴家在同一個舞台上表演比較少,所以這次的合作機會非常難得。吳虎生對巴赫的音樂並不陌生,“我覺得巴赫的音樂非常獨特,非常適合表現芭蕾”。采訪前幾天,他和編導謝欣兩個人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就很隨機地、即興地跳出很多舞蹈,“聽著巴赫的音樂很容易就能跳出一大段一大段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