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一步不慎,滿盤皆輸(1 / 1)

047、一步不慎,滿盤皆輸

毛澤東同誌有句名言:“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湖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波濤洶湧的黃河,一瀉千裏,比起小河溝來,是何等的壯觀,但比起浩瀚的大海,又黯然失色了。

大凡幹大事業者,莫不慎而又慎,特別在功成之時,萬不可有驕傲自滿的情緒,這一點,曆史上的李自成給人的教訓最大。

李自成發動農民起義,經過艱苦轉戰,終於攻克北京,明崇禎皇帝自殺於煤山,大順政權取代了大明政權。

李自成從西安到北京,一直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他隻要製定出穩定局勢爭取人心的一係列政策與措施,對外防備清兵一關,繼續掃除殘明勢力,就可以鞏固已建立的政權。

李自成入京之後,卻久久地陶醉於勝利的喜悅之中,延誤了最佳的時機。

據史書記載,李自成進入北京時心情非常激動,想到自已奮鬥十幾年,出生入死,轉戰南北,終於取得成功,不禁喜形於色。

李自成從西長安門入,彎弓仰天大笑,自恃百發百中,射長安牌坊,曰:“若射中中間字,天下太平。”一箭發出,射在瓦楞內。謀士宋獻策見此情景,安慰李自成說:“射在溝中,以淮為界。”李自成不悅之情稍解。

進入北京以後,農民軍中的一些人,行動和思想發生了變化,有人認為應該享受了。以劉宗敏為例,他在進入北京後,拷掠百官以追索贓款。據史書記載,“自(崇禎十七年)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攢造夾根五千副,木皆生棱,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並定:內閣十萬,部院京堂錦衣帥七萬,科道吏部郎五萬、三萬,翰林一萬,部屬以千計,勳戚無定數。凡輸納見銀加二,首飾十不當一,衣服羅緞以次定減,珠玉好玩慨不用。能繳者立授進之,不能即加刑”。據《明季北略》記載,從二十二日開始至二十六日,“滿街遍捉士大夫拘係,行路人如湯雞在鍋”。這樣做,造成人心惶恐和社會的不安,對入京不久,腳跟還未站穩的農民軍政權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正確的做法是吸收這些士大夫,讓他們為大順政權服務。

李自成的軍師宋獻策看到這種情形後對李自成說:“天象慘烈,日色無光,亟應停刑。”同時言明利害,最後說服了李自成。

四月初七,李自成到劉宗敏寓所議事,見庭院夾明勳戚官員三百多人,有奄奄一息者,有哀號半絕者,種種慘狀,目不忍睹。李自成對劉宗敏說:“現在已追銀多少?”劉宗敏說:“已達萬萬兩。”李自成說:“天象示警,宋軍師說應省刑罰。這些人已拘係很久了吧?應考慮把他們放了。”劉宗敏這才於第二天把拷掠的明臣放了。

當時,大順軍並不缺餉,明王朝府庫儲藏的金銀足夠支持20年。李自成“追贓助餉”拷掠官紳,殺戮降臣(李自成憤恨那些不出來迎接他,反而躲藏起來的明朝官員,想殺死他們而泄恨)。這種做法的結果是使明朝舊臣驚恐萬分,不能自安。他們看到李自成仍是馬上的形象,並不保護和代表他們自己的利益,他們看到在大順政權下,自己的功名、地位、生命均無保障。這樣,李自成失去了一大批人。與此相反,清軍入關後,則安撫明朝的舊臣,凡投降者均給予官職。清康熙時,還特意設“博學鴻儒科”,漢族的知識分子,隻要經過形式的考試,就可以授予官職,對那些在社會上有名望的知識分子,還特地派人請入京城做官,從而安撫了大批知識分子,吸收了大批人才。

李自成入京後的當務之急,應是製定正確的戰略方針,建立鞏固的國家政權,但自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至四月初一乩農民軍的決策者未能對當前的形勢進行充分的研究,從而製定出今後的戰略方針,並且沒有及時地建立國家政權,而是沉醉於勝利的歡樂之中,各自為政,我行我素。

直到四月初十,新政府才正式宣布,決定於四月十七日登基即皇帝位,然而,風雲突變,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十三日親率大軍出征,這次出征,事先亦無認真研究作戰方案,即草率行事,不久即敗退回京。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補即皇帝位於武英殿,第二天即率大軍離開北京。在清軍和明殘軍的夾擊下,最終歸於失敗。

做事百忌047箴言:

不管做什麼事,每一步都是非常重要的,都關係著事情以後的發展。一步不慎,滿盤皆輸,因此,每一步都要小心,都要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