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虎門銷煙_虎頭蛇尾的第一次鴉片戰爭(1 / 3)

“鴉片者,英吉利夷舶來之品,或曰福壽膏者亦是,久食之人必相衰體薄也..故大清之敗,在鴉片也,凡我大清兵勇者,初食鴉片者,咳喘日甚,氣力銳減,再食之,則肌毀骨銷,喪神失智,..食之日久,則士者廢其學,農者荒其田,工者喪其力,商者敗其業,乃時國將非國,民非良民,國運衰竭也;國之運衰,如人之氣弱,人氣弱,則外邪必入,而人病灶始生,若無良醫良藥,終亡命也,國運衰,則外國必侵,而國敗像畢現,若無救世之雄,終亡國也!”

旻寧翻看著林則徐呈上的奏疏(老雷實在是沒找到有關林則徐奏請禁煙的奏折,隻好自己瞎編了一段,萬請讀者們不要介意,話說編古文好難啊..),心中暗暗點頭,遇到說動自己的地方還忍不住念了出來,終於,旻寧將奏疏拍在案桌上,忍不住大叫:“好!寫得好!這才是朕的治世賢相啊!”

旁邊的太監看到旻寧如此高興,連忙趁熱打鐵:“皇上,要將林大人宣進宮..呃衙..衙門麵聖嗎?”

旻寧對太監的錯語絲毫不在意:“快宣!讓林愛卿馬上入宮..入衙麵聖,朕要和他商量事。”

不一會兒,風塵仆仆的林則徐快馬加鞭到了旻寧的行宮..呃,行衙,拜見旻寧。

旻寧親自走下去扶起林則徐:“愛卿大才,國之柱石也,方才愛卿所上的奏疏朕已經看了,文韜武略皆有涉獵,實乃字字珠璣,救國良言也。”

林則徐說道:“陛下,鴉片之弊,在誤國害民,夷人貪圖盈天之利,不思此物戮人之弊,殊為可恨,我大清與袁逆用兵,屢戰屢敗,雖有將領腐和諧敗、兵士慵墮,以至積弊難返之虞,然則鴉{}片亦為一大原因,吸食鴉片之人,無不麵黃肌瘦、弓腰駝背,目光呆滯、反應奇慢,此等兵勇若使之出戰,焉有不敗之理?再說我大清子民,長久吸食鴉片之後,淘空了身體,不能勞作,煙癮一至,則唉唉哭號,翻滾騰挪,如癲狂失智之人,長此以往,我大清不戰自敗也。”

旻寧點點頭:“正是如此,如今朕命你為欽差大臣兼硝煙督辦大臣(老雷編的官名),總理硝煙各項事務,不知愛卿願意否?”

林則徐激動地跪下:“吾皇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領旨謝恩!”

偽道光十九年正月份(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經過兩個月的旅程到達廣州,成千上萬的人擠滿了珠江兩岸,人人爭睹欽差的風采。整個廣州都在等待和傾聽欽差大臣的聲音,林則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轅門外貼出的兩張告示《收呈示稿》宣明欽差大臣到廣州的目的是查辦海口事件。另一個《關防示稿》無異於欽差大臣此行的第一個宣言,是采取禁煙行動的先聲。這個告示是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向廣州官員、百姓和外國人的首次公開亮相,它不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為了駕馭極其複雜的局麵。

偽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18日),林則徐發布兩個諭貼。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國人離開廣州。3月21日下令包圍商館。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國鴉片販子顛地。

林則徐先弄清廣州受鴉片毒害情況,查找各家煙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於偽道光十九年農曆二月初四(3月19日),會同鄧延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轉交諭帖,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並具結保證今後永不夾帶鴉片,他還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人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絕交出,經過堅決的鬥爭,林則徐挫敗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鴉片販子,收繳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237萬餘斤。於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已經來臨的1839是使禁煙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對林則徐一生來說是最輝煌的歲月。在查禁鴉片時期,林則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副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幅對聯形象生動,寓意深刻。上聯諄諄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於不敗之地;下聯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林則徐提倡的這種精神,令人欽敬,為後人之鑒。

眾鴉片煙商以為賄賂就能打動新來的欽差大臣,偏是林則徐就與曆來的官員不同,視錢財如無物,他限定所有煙商三日內交出全數鴉片,並簽切結書,聲明以後不販鴉片,保證:“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少數的煙商屈服,交出鴉片,但大部分的煙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辦,皆無所動。林則徐便宣告:“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識界的士人與他同一陣線,召粵秀書院、越華書院、羊城書院三大書院六百四十五學子入貢院“考試”。這次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四道:鴉片集散地及經營者姓名;零售商;過去禁煙弊端;禁絕之法。自此林則徐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汙吏之名單。禁煙期間,林則徐寫了一封致維多利亞女王的照會,質問女王明知鴉片有害,在國土上包括倫敦、蘇格蘭和愛爾蘭等地不產鴉片,嚴禁國民吸食(實際上英國嚴禁鴉片吸食要到1912年的鴉片公約通過才實行,但是之前英倫各地已有地方性法規嚴禁吸食、買賣鴉片)。但卻在其管轄的印度種植生產鴉片,批準國民在中國進行鴉片貿易。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鴉片,並通知女王中國已經通過《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全麵禁煙,使英國國民放棄鴉片貿易。

外國煙商認為交少量鴉片給林則徐交差便了事,於是采取施延手法,稱對命令要詳加考慮,成立委員會作報告,七日內回複。林則徐非常氣憤,限令煙商依時交出鴉片,否則翌日十時親到十三行審判外國煙商。美國煙商表示願隨林則徐指示,遭蘭士祿·顛地阻止。結果三日之後,煙商決定象征性交出一千零三十七箱鴉片。於是鄧廷楨下令封鎖廣州海岸,圍困十三行,蘭士祿·顛地意圖逃走,被鄧廷楨活捉。

其時商務總監為查理·義律,他一聽到十三行被圍困,立即從澳門趕到廣州。義律隻見十三行皆有人把守,便提劍闖入,看守人隻得放行,但絕不讓他走出來。林則徐下令十三行內所有華人遷出,斷絕通信,斷水斷糧。十三行內有350名外國人,隻得親自去烹調、洗滌、鋪床、擦燈、挑水、擠牛奶,做平時根本不用動手做的家務。

1839年3月25日,義律屈服,願意約見任何一名官員。廣州知府與他見麵,但義律又不出現。林則徐向義律作最後通牒——《示諭外商速交鴉片煙土四條稿》,痛斥義律,義律最終於二月十四(1839年3月28日)朝早六時服從林則徐之命令。向林則徐呈送了《義律遵諭呈單繳煙20283箱稟》;從林則徐3月10日到達廣州,到義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繳出全部鴉片,總共18天。

不過義律留有後著,他不讓外國煙商直接交鴉片給林則徐,而是先交給他,再以“以不列顛女王陛下政府的名義”繳出鴉片,連利息、運費一共20238箱鴉片。令商業衝突變相成中英兩大帝國的衝突。(封鎖十三行事件後被寫入《南京條約》,並以此為借口索取賠款600萬銀元。條約寫道:‘四、因大清欽差大憲等於道光十九年二月間經將大英國領事官及民人等強留粵省,嚇以死罪,索出鴉片以為贖命,今大皇帝準以洋銀六百萬銀元償補原價。’)

偽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則徐、鄧廷楨及廣東海關監督豫坤乘船到達虎門,會同廣東水師提督琦善(原來是關天培,不過現在關天培已經投降袁大剛了,所以琦善被踢出來接任)驗收鴉片。煙販在沙角繳煙,並在路易莎號簽發收據。林則徐並建議繳出一箱鴉片,則賞茶葉五斤。

美國及荷蘭煙商承諾永不再販鴉片,義律卻從中破壞,繳煙途中運走鴉片,又以各種理由拖延繳煙時間。林則徐將計就計,也延長封鎖十三行的時間,義律無奈如數繳煙。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間繳煙完畢,拘捕吸毒者、煙販一千六百人,收繳煙膏四十六萬一千五百二十六兩、煙槍四萬二千七百四十一杆、煙鍋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煙販繳煙完畢,共收一萬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蘭士祿·顛地等英國商販被驅逐出境,次日義律亦將十三行的英國人撤到澳門。

林則徐本想將鴉片運回京師銷毀,不過禦史鄧瀛認為為防鴉片被偷偷換掉,就地銷毀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則徐決定於虎門公開銷煙,接下來林則徐就要找出銷毀鴉片的方法。林則徐曾使用傳統銷毀鴉片“煙土拌桐油焚毀法”,但膏餘卻會滲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於是林則徐找出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海水浸化法的辦法是在海邊挑挖兩池,池底鋪石,為防鴉片滲漏,四周釘板,再挖一水溝。將鹽水倒入水溝,流入池中。接著把煙土割成四瓣,倒入鹽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煙土溶解。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攪拌,務求煙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時,把池水送出大洋,並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當天日記裏又說:“以日內消化鴉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暫徙,以避其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