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沒印象,但是看於氏這樣子,知道是傷心了,“娘,估計那時候我調皮不懂事,沒聽大人的話,以後就知道了,再不熱著吃豆包了。”
“你呀你。”於氏聽丫丫這麼說,知道是排解她,無奈的搖搖頭笑笑。
果然不一會,趙老太太背著一個袋子回來了,“老二媳婦,你廂房稱二十斤小米,給前院送去,我換了些大黃米,這兩天泡上做豆包年糕。”
於氏趕忙放下手裏的活計,先接過趙老太太的麵袋子,把大黃米拿進屋。然後又去廂房,稱了小米,給前院送去。
丫丫看小小在炕上睡的踏實,又沒有尿,就跟著主屋,看趙老太太泡大黃米。
每年家裏都做好多豆包年糕的,一來頂餓二來也方便,凍好之後到時候一騰就好了。
趙老太太找來兩個水桶,放上水,然後把大黃米倒在兩個桶裏,好個淘米。淘好之後,直接泡上半天。
吃過午飯,下午的時候,趙老太太看著米泡差不多,開始拿出來晾個半幹。半幹的大黃米又拿到碾道去壓,要把大黃米磨成麵。趙老太太又找來玉米,直接磨了玉米麵。
然後把玉米麵和大黃米麵按比例配好,回家用冷水開始和麵。和好的兩大盆大黃米麵,放在炕上,用布蓋上,發酵一天一夜。等第二天傍黑的時候,發酵好了,開始準備包豆包撒年糕。
白天提前需要把餡弄好。豆包的餡一般是紅豆和芸豆煮熟,然後搗成泥,再放些細糖,弄成豆沙醬。
一般是趕晚上包豆包,吃過晚飯,趙老太太、趙家大娘、於氏、趙家大爺和丫丫爹也在。娟姐寶哥小小丫丫也都湊到主屋,能包的包豆包,不能包的一會可以燒火,然後揭豆包,再放到當院凍上一晚上。
趙家大爺和丫丫爹燒火,揭豆包。丫丫看著寶哥和小小,娟姐跟著包豆包。
把發好的黃米麵端上來,在麵板上好個揉麵,揉的差不多,開始揪個,直接用手捏出一個圓形,然後放上豆沙餡,團成一個圓圓的豆包,放在蓋令上。等著包了一鍋,丫丫爹拿到外屋,放在鍋裏開始蒸,蒸好的豆包,鏟子沾上涼水,一個一個的揭起來,倒扣著放在蓋令上。弄完一個蓋令,就端到當院,現在的天氣,晚上很是冷,豆包在外麵凍上一晚上,第二天早晨凍透了之後收起來,能吃一個冬天,一直吃到來年開春。
第一鍋出來的豆包,丫丫爹撿出來幾個,晾涼之後,端上來,大家都嚐嚐今年的豆包怎樣。
丫丫吃了一個,豆包不涼也不熱,是那種拿在手裏不粘手,但是還熱乎乎的。這個時候的豆包最是好吃,不粘人,但是吃著又粘又甜。
丫丫吃過一個之後,於氏就不讓吃了,“晚飯吃了那麼多,又吃了一個豆包,別吃了,大晚上的到時候又睡不好覺了。”於氏一邊包著豆包,一邊把丫丫再要拿的豆包給拉遠,放到一邊,不讓吃了。
豆包包了大半夜,終於把黃米麵和豆沙都包完,“今兒個就到這吧,年糕明天再撒吧,這炕燒的這麼熱,再燒怕是睡不了人了。”
包完,大人開始收拾,娟姐幾個困的不行,早就在炕梢睡著了,丫丫挺著還沒睡。
“困了就挨著小小睡一會,一會娘把你抱回去。”於氏看丫丫睜著眼看著他們忙乎,“還有最後一鍋了,這鍋出來就弄完了,可以家去睡覺了。”
於氏一邊給她把頭下的枕頭正了正,然後讓她閉眼睡吧,拍了她幾下,丫丫就睡著了。
一早起來,丫丫爹就開始把昨晚上凍在外麵的豆包撿起來,擱在麵袋子裏,在廂房放著。
蒸好豆包之後,就開始撒年糕。年糕也是要撒上一兩鍋的,夠一個冬天吃。撒年糕兩三個人就夠用,吃過晚飯,於氏燒火,趙家大娘和趙老太太在鍋台忙活。
先煮了一小盆芸豆,放在邊上備用。黃米麵放了一大盆,然後兌水使漿,使過漿的麵粉不能出顆粒狀,用手抓起,不散花,也不能成團。在鍋裏放上罩令,上麵鋪山簾布,撒上一層芸豆。丫丫娘開始大火的燒火,不一會就看到熱氣一點點的上來。這時候開始撒上一層薄薄的黃米麵粉,然後看著蒸汽又上來之後,再撒上一層。這樣來回好多次,等看著厚度有了半指厚,最後再撒上芸豆,蓋上鍋,繼續燒火蒸。
大概蒸了二十分鍾左右,開始出鍋。出鍋的年糕先讓在鍋裏晾上一會,然後用鏟子沾上涼水,開始切塊。切好的塊和豆包一樣,一個個的放當院凍上,凍上一晚,就收起來,和豆包一起每頓熱上幾塊。
趙老太太把剩下的黃米粉都撒了年糕,一共弄了三鍋,凍在當院,也是好幾蓋令,可夠吃了。
蒸了豆包和年糕之後,開始一天早中晚三頓都是豆包年糕的模式,鍋地下燉著菜,上麵熱年糕豆包,一來方便,二來也頂抱。
豆包年糕都弄好,年味就足了不少,趙家大娘和呀娘枕頭也做的差不多,換上新的枕套,裏麵裝的新的蕎麥皮,真是越枕越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