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可以點石成金
有人說:“一個人擁有一座頭腦裏的金礦。遠遠勝過擁有一座真正的金礦。”的確,真正的金礦總會有挖空的那一天,而頭腦裏的金礦,永遠也挖不盡、挖不空。
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發達國家率先掀起了一股開發創意產業的熱潮。這是一簇人類的智慧產業之火,這是一眼知識經濟的財富之泉。它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源和自然資源,不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和廢渣,而充分開發人腦中的創意,輔之以現代的產業形態,就能迸發出巨大的創造力和生產力。
這是一種人類思維的不斷進步,也源於自然資源的稀缺。各種自然資源在減少,但我們的創意永遠不會貧乏。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商海搏擊中,有許許多多的一念間,就在這些一念間,成就了許多不朽的傳奇。如果李嘉誠沒有看到塑料花的潛力,就沒有長江實業;如果楊致遠沒有看到網絡市場的潛力,就不會有今天的雅虎等等,此類事例數不勝數。
當然,創意要有科學性,但是創意不是科學,它的起源常常是有心人的靈機一動,不需要經過嚴謹的學術訓練和精密的理論論證。對於創意,任何一個窮人都可以與之親密接觸。隻要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大膽創新,就有可能出奇製勝,獲得可觀的效益。
1973年,年僅l5歲的格林伍德收到別人送給他的聖誕節禮物,一雙冰鞋。他非常高興,因為他一直渴望有滑冰的機會。拿到這件禮物後,格林伍德馬上就跑出屋子,到離家很近的結了冰的小河上去溜冰。可能是他剛出來,他感覺到天氣太冷了。耳朵被風吹得像刀子割了似的。他戴上了“兩片瓦”式的皮帽子,把頭和腮幫捂得嚴嚴實實的,一玩起來又熱得滿頭是汗。
格林伍德想,應該做一件能專門捂得住兩邊耳朵的東西。他終於琢磨出一個大概的樣子,回家請媽媽照他的意思做。他媽媽擺弄了好半天,縫出了一雙棉的耳罩。格林伍德戴上它去溜冰,果然挺管用。一些朋友見到了,也向格林伍德要。格林伍德和媽媽商量,去把祖母也叫來,一起做耳罩。經過幾次修改,耳罩做得更適合,也更好看了。小格林伍德把它取名為“綠林好漢式耳套”,並且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專利。
一雙耳套能值多少錢?申請專利又有什麼用?答案是:小格林伍德後來成了世界耳套生產廠家的總首領,因為這項專利,他成為百萬富翁。
格林伍德的成功有兩個關鍵之處:一是別人戴帽子或不戴帽子已形成了習慣,不再去想怎樣保護耳朵,而他卻專門做了個耳套:二是做了耳套後,他為之命名並且申請專利。換句話說,他懂得從小處著眼,向大處推廣。
創意也可以不僅僅是一個具體的產品,而隻是一種腦筋急轉彎似的思路。窮人如果用好自己的創意,常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不具備落實的條件,你也可以把它當成自己的資本與富人共同坐在談判桌上,平常,富人的產品往往由窮人來消費,窮人可以出售給富人的東西很少,但創意肯定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項。 智慧箴言
創意可以隻是在原來基礎上的一點點改進,別輕視這一點點。隻要運用巧妙,完全可以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