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食
生活在多處/雙城通訊
作者:張蕙菁
阿曼生日當天中午,我們想要來點不一樣的,於是到公司外的草地上野餐。拉拉事先從千秋膳房叫了餡餅和幾樣炒菜,從家裏帶來沙發套當野餐布,莎莎在部門找了個竹籃裝食物,巴斯借到三個保溫瓶備妥茶和咖啡。我被分配到帶草莓,但我忘了,因此一切就緒後,野餐布上少了幾分春天氣息,多了一陣“什麼?你沒帶”的大呼小叫,但也沒辦法。
野餐總共進行了20分鍾。在各自吃了幾口咕咾肉與炒青菜後,莎莎首先發難:“還是回室內去吧!”現場全無異議,紛紛起身收拾,5分鍾內撤回會議室,結束這次短命的野餐。這讓漢娜大吃一驚。漢娜是倫敦人,英國人一到春天最喜歡帶著小毯子到公園草地上野餐,萬一碰上下雨還不肯放棄,就在車內望著公園把三明治小點心吃完。畢竟是從小野餐慣了,她在草地上坐下來的架勢一看就和我們不同,完全是當自己家裏,好像打算在那裏一路坐到夏天。當她發現我們起身準備撤回室內簡直不敢相信。但她沒唱過KTV,我們也沒笑她,所以就扯平。主要是中式炒菜實在不適合野餐,不時要身體前傾彎腰夾菜,不像野餐,比較像清明節掃墓祭拜。而且風也大了點,大家都披頭散發的。
星期五下午,小兔給了我一個青團。因為她正在矯正牙齒,怕吃了青團黏乎乎的糯米都卡在牙線上,一嘴綠。清明節前後,上海街上都會賣這種青團,一般是用糯米粉和青艾草做的,裏頭包著豆沙餡,蒸熟,既用於祭祀也是好吃的點心。雖然青團是清明寒食,但買到青團時常常都還是熱的,剛蒸熟的時候也比涼了好吃。日式點心中有一種櫻餅,也是紅豆沙餡,表皮的糯米摻和了櫻花,帶著櫻花的緋色與香氣,用鹽漬過的櫻葉包裹。櫻葉也是可吃的,帶點鹹,把點心裏的甜味提出來。京都幾家老字號的和果子名鋪,都會在春天製作這種櫻餅。青團與櫻餅都是傳統、節氣的點心,把艾草與櫻花融入食物裏。在西方這時節也有複活節彩蛋。過了一個冬天,人自然特別珍惜草木動物生長,這屬於春季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