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活是一種藝術,不懂這種藝術的人,縱發千斤,亦無一力之效;生活是一門學問,懂得這門學問的人,僅發一力,即當千斤之功。要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諦,就必須努力思考,因為隻有思考才能使行動明智。
有一個人在社會上總是落魄,不得意,便有人向他推薦去找智者。
他找到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問:“這水是什麼形狀?”這人搖頭:“水哪有什麼形狀?”智者不答,隻是把水倒入杯子,這人恍然大悟似的說:“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杯子。”智者沒有回答,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邊的花瓶,這人又說:“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狀像花瓶。”智者搖頭,輕輕提起花瓶,把水輕輕倒入一個盛滿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溶入沙土,不見了。
人陷入了沉思。
智者俯身抓起一把沙土,歎道:“看,水就這麼消逝了,這也是一生!”
這個人對智者的話咀嚼良久,高興地說:“我知道了,您是通過水告訴我,社會處處像一個個規則的容器,人應該像水一樣,盛進什麼容器就是什麼形狀。而且,人還極可能在一個規則的容器中消逝,就像這水一樣,消逝得無影無蹤,而且一切無法改變!”這人說完.就緊盯著智者的眼睛,他急於得到智者的肯定。
“是這樣。”智者拈須,轉而又說,“又不是這樣!”說完,智者出門,這人隨後。在屋簷下,智者蹲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階上摸了一會兒,然後頓住。這人把手指伸向剛才智者手指所觸之地,他感到有一個凹處。他迷惑,他不知道這本來平整的石階上的“小窩”藏著什麼玄機。
智者說:“一到雨天,雨水就會從屋簷落下,看,這個凹處就是水落下長期打擊造成的結果。”
此人於是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裝入規則的容器,但又像這小小的水滴,改變著堅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壞容器。”
智者說:“對,這個窩會變成一個洞!”
這個人答:“那麼,我找到答案了!”
智者不語,用微笑和沉默與這個人對話。這人離開了智者,重新回到了社會,他用行動與智者對話。這世間又多了一個充滿活力的人。
我們每個人對於社會,猶似一滴水,要像水適應容器一樣適應社會,又要具備滴水穿石的恒性與毅力,隻有這樣才能有所作為。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一誤,全盤皆輸,而且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悔棋。本書的每一篇哲理故事就是一個錦囊,在你下定人生中的每一顆棋子時,給你提示,幫助你步步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