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月 鼎故革新———改掉“墨守成規”的壞習慣
創新往往會徹底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成為其人生成功的靈魂。
歲末“盤點”
12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份,也是一個新的開端,我們對自己的一年應該有一次大的“清點”了,在新春的歡樂氣氛中,把陳舊的、應該舍棄的東西甩掉,建立自己新的體係。盤算一下哪些東西還有用,哪些已經失去了它的意義,帶在“身上”像包袱一樣。棄舊從新,不是“喜新厭舊”,而是為更好的開始做準備。
新的一年,應該有新的計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思路,形成新的習慣。沒有變化,人生將像一口枯井。別再墨守成規,做古董式的人物了;也別強詞奪理說自己是個“懷舊”的人了。不敢於打破常規,做新的改變,你就永遠會在原地打轉,不能前進半步,這就叫做“固步自封”。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趕快拋棄這些愚蠢的習慣吧,敞開心扉,讓自己去擁抱新的事物,養成追求“創新”的良好習慣。
在人的一生中,我們總會碰到大大小小的機會,能夠善於捕捉機會的人是聰明的人,但更聰明的人是在人為地改變現狀,創造機會。一個好的創意和創新往往會使你抓住機會,並會徹底改變我們的人生,成為其人生成功的靈魂。
這是一位孤獨的年輕畫家,除了理想,他一無所有。為了理想,他毅然遠行。起初他到堪薩斯城的一家報社應聘,那裏的良好氛圍正是他所需要的。但主編看了他的作品後認為缺乏新意而不予錄用,他初嚐了失敗的滋味。
後來,他替教堂作畫。由於報酬低,他無力租用畫室,隻好借用一家廢棄的車庫。一天,疲倦的畫家在昏黃的燈光下看見一對亮晶晶的小眼睛,是一隻小老鼠。他微笑著注視著它,而它卻像影子一樣溜了。後來小老鼠又一次次出現。他從來沒有傷害過它,甚至連嚇唬都沒有。它在地板上做多種運動,表演雜技,而他就獎它一點麵包屑。漸漸地,他們互相信任,彼此建立了友誼。
不久,年輕的畫家被介紹到好萊塢去製作一部以動物為主的卡通片。這可是個難得的機會,但他再次失敗了。
在黑夜裏,他苦苦地挖掘新的出路,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天賦。就在他潦倒不堪的當兒,他突然想起車庫裏的那隻小老鼠,靈感在暗夜裏閃出一道光芒。他迅速畫出了一隻老鼠的輪廓。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誕生了,沃爾特·迪斯尼也因此揚名。
探索、創新改變了整個世界,所以我們說人類在進步,沒有創新,我們充其量也隻是猴而已!相信人人都這樣想過:“要是我能像鳥兒一般飛翔,該有多妙啊!”大多數人都是有這種心理而沒有敢於創新和挑戰的膽量,但不惜以身相試的也不乏其人。這本來也沒有什麼不對的,但有的人就是死不明白。
養成“敢於創新”的好習慣,你的人生將會變得與眾不同。
你一樣可以創新
也許你會說:“努力突破創新是很不容易的,我又不是科學家,又能有什麼創造呢?”其實,創新意識是我們每個人都固有的,隻是有的人有意識地加以運用,而有的人則任其消長。
一個美國女醫生在非洲援助,她的丈夫林肯準備去看她。女醫生在信中告訴丈夫,這裏非常寂寞,大多數援助人員都忍受不了這裏的生活,他們紛紛提前回國了。
在信中,女醫生還告訴丈夫林肯,這裏除了一些當地土著人,就是荒蕪的土地,除此再沒有什麼可看的了,沒有交流,沒有娛樂,該有的這裏都沒有,讓林肯做好充分的準備。
林肯不信,他到了目的地後才發現,當地的生活環境,比他想象的還要糟糕。他和愛人生活在荒漠中的小屋裏,又不會當地土著語言,離開翻譯,寸步難行。而翻譯也隻是在有病人時,才陪著病人出現。也就是說沒有病人的時候,也就沒有翻譯。
這裏無人對話,沒有事做。走出小屋,就是光禿禿的土地。晚上到處一片漆黑,沒有路燈,隻有滿天的螢火蟲和討厭的蚊子。
林肯這時才相信,為什麼那麼多人都離開了這裏。原來誰也受不了這種可怕的孤寂。好在,林肯還是有準備的,他帶了許多閑書供自己消磨時間。
這天,林肯從書中翻到一段關於“換個想法,便能換來一切”的精辟論調。
林肯放下書本,望著赤裸的非洲大地想,這種論調真是可笑,難道這種理論在這裏也能適用嗎?在這裏,人能發財或是經商嗎?林肯搖頭。結論是否定的。
當然,林肯是特別希望這種論調能夠成為普天下的真理的。真能如此,他也能換換自己的生活了。
“換個想法,便能換來一切”。林肯雖然否認它,但還是極力試圖這麼去做,因為除此之外,他無事可做。“讓自己換個想法”,他在這樣努力。
接下來,他開始了一連串驚人的發現。在他試圖改變想法的同時,他的視角開始變化,移向自己從不注意的世界。他真的有了新的發現。首先他發現了土著人的手工藝品。他想,這能不能運往外界販賣?他還發現這裏的泥土非常特別,能不能用來做陶器?
他開始離開小屋,去發現更多。結果就有更多的驚喜發現。他發現這裏有一種芨芨草,治療外傷非常神奇,抹上之後,傷口就會慢慢愈合。那麼多抹一些,加強濃度會怎樣?
林肯為這些發現興奮不已。從此,他不但不再寂寞,反而有做不完的事。
非洲沒有變,荒蕪的土地沒有變,土著人沒有變,螢火蟲和蚊子更沒有變。變化的隻是林肯。他的想法有了不同,一切也就隨之有了不同。
在後來的幾年裏,林肯成了美國商界大富翁。他叩開了非洲市場的大門,為非洲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許多新奇的玩意兒被他發現。林肯如同我們許多人一樣,他的改變不在別人和外界,而在自己內心的想法發生了巨變。
據世界科學協會對500例重大科學貢獻的調查證明,許多科學奇跡早就存在於世。艱難的是,我們固有的看法必須打破。我們的目光,是否能跟隨我們的想法轉移。
“換個想法”,直到現在,科學家們每天所做的種種探索,90%仍然如此。要打破的、最難打破的,就是換個想法。我們的想法能否改變?隻要改變,跟隨而來的就是那些早已存在於世的無窮奇跡!
可見,改掉“墨守成規”的壞習慣並不是一定要去改變什麼,它隻是希望我們去做一個有心人,用雙眼去觀察,用心靈去領悟,如果你每天都堅持不懈地去探索,日積月累,你會更加靈活,你的工作效率會隨之提高,總有一天,你會令自己都驚歎不已。所以,創新不是專家們的專利,平凡的你一樣可能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在我們的周圍,很多人盡管沒有顯赫的學曆和卓越的天賦,但憑著細心的觀察與探索,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績。別人能做到的,相信我們也能夠做到。
“刷新”你的腦子
人不但要養成思考的好習慣,同時還要養成“創新思考”的習慣,建立你的“思維空間站”———開闊思路,擴展思維,才會更好地、更大限度地獲取有益的信息。我們不僅要善於思考,還要擴展思維,突破局限,開發新的思路,這樣才能在職場上常立不敗之地。
一起來看一則故事:
群獸之王獅子覺出自己有些口臭難聞。
他問猴子:“我口臭嗎?”
猴子一貫阿諛諂媚,善拍馬屁,他答說:“大王口裏香氣四溢,哪有什麼臭味?”獅子聽後並不高興,心裏想,這猴子欺君太甚,明明我口臭,你不說實話,逗我幹嗎?!
一怒之下,便咬死了猴子。
獅子又問山羊:“我口臭嗎?”山羊一貫老實誠懇,不說假話,回答道:“大王確實口臭難聞。”獅子聽後,又覺得山羊口吐真言,不在眾獸麵前給他留麵子,於是又咬死了山羊。
獅子再問狐狸這個問題。狐狸作了巧妙的回答,既不讓獅子抓住把柄,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你知道狐狸是怎麼回答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