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的淩晨,天空飄著朦朧的寒霜。
我們一行人,行走在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上。
按照大伯的遺願,我們準備把他安葬在奶奶的墳邊,讓他跟奶奶做個伴。
看來大伯對當年沒有回來參加奶奶的葬禮,還是很愧疚的,生前沒有盡到一個兒子的義務,希望他死後在陰間,能夠好好照顧奶奶吧。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人呀,為什麼總要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
趁著在世的時候,多盡一點孝心,多行一些善事,難道不好嗎?
老爹抱著大伯的黑白遺像走在最前麵,我和磊子跟在後麵,一人提著一個白紙糊的燈籠,負責掌燈,燈籠上用黑墨寫著一個大大的“奠”。我們的後麵,四個抬棺匠呼哧呼哧地抬著棺材,再後麵是老黃,背著兩根長條板凳。隊伍的末尾,是我娘和那個胖女人,一人也是提著一盞白燈籠。
這是我見過最寒磣的一支送葬隊伍,所有人加在一起,還不到十個人,讓人倍感淒涼。
大伯生前春風得意的時候,拿著大把大把的鈔票,跟在後麵的小弟和狐朋狗友隻怕也不止十個人吧,可是現在呢?嗬嗬,無處話淒涼!
奶奶的墳就葬在後山半山腰,距離老屋也不遠,估計也就半個鍾頭的腳程,從這裏看出去,能夠看見我們的老屋。這是奶奶在臨死的時候,親自挑選的地方。我明白奶奶的意思,她想在死後,也能守候自己的老屋,守候自己的子子孫孫。
我們這裏窮鄉僻壤的,到處都是山林子,所以落墳並沒有特別的規定,基本上是想埋在哪裏就埋在哪裏,以至於山上隨處都能看見一座座的孤墳。夜晚的時候走在山道上,還能看見一團團墨綠色的鬼火,就像野狼的眼睛,怪嚇人的。
小時候,很多小夥伴都不敢一個人走夜路,但是我卻跟常人不太一樣,我偏偏喜歡走夜路,喜歡那種一個人靜靜走在山間小路的感覺,反而讓我感到愉悅和安定,所以師父說我,天生就是吃趕屍匠這碗飯的。
我們一路走著,一路往天空拋灑白色的冥幣,用白紙裁剪出來的,圓形的,中間還有一個孔,跟古時候的銅幣一樣。
夜風一吹,那些冥幣就像白色的蝴蝶,在空中呼啦啦亂飛。
來到奶奶的墳地,墳前已經爬滿雜草。
我們每年都會給奶奶上兩次墳,一次是清明,一次是奶奶的祭日,但這山林裏麵雜草眾多,每次清理過後,要不了多久,墳前又會爬滿鬱鬱蔥蔥的雜草灌木。
按照傳統,在落墳之前,我們都要把墳前的雜草清理幹淨。
老爹放下大伯的遺像,拉著我到奶奶的墳前拜了拜,然後在墳頭插上招魂幡,也就是我們土話所說的“墳標錢”。
老黃架好長條板凳,四個抬棺匠把棺材放在板凳上,站到邊上休息。
然後我,老爹,磊子,老黃,還有我娘,掏出事先準備好的工具,諸如鐮刀之類的東西,開始清理墳前的雜草。
這種髒活累活胖女人自然是不會做的,她把雙手籠在袖子裏,遠遠地站著看,就跟監工似的,看著我們忙乎。
磊子低聲罵道:“就跟葬得不是她男人似的!”
我搖了搖頭:“甭管她的,她就是個極品!”
磊子歎了口氣:“不要怪我說話不好聽,我真心覺得吧,你大伯挺瞎的,怎麼找這樣一個貨色?”
我揉了揉發酸的膝蓋:“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人,形形色色,有的人能為五鬥米折腰,有的人為了功名利祿能夠不要尊嚴,而有的人寧可站著死,也不願意跪著活。我不評價大伯當初的做法對與否,那是他自己的選擇!”
在墳前清理了大約半個鍾頭,終於把雜草清理幹淨,騰出墳前的一塊空地,然後我們點了把火,把那堆雜草給燒了。
老爹先到奶奶的墳前點了兩根蠟燭,上了三炷香,給奶奶燒了一些紙錢。
老爹撫摸著奶奶的墓碑,神色感傷地說:“娘,你的大兒子回來看你了,雖然回來的有點晚,但總算是回來了,你在下麵應該會感到高興吧!”
胖女人走了過來,催促道:“別整那些有用沒用的,趕緊入土吧,天都快亮了,磨嘰什麼呢?”
這個時候,那四個抬棺匠也休息得差不多了,輪到我們幾個休息,他們四人負責挖坑。
老爹在奶奶的墳旁圈了塊地出來:“就在這挖吧!”
四個抬棺匠甩開膀子,開始挖坑,冷颼颼的秋夜,四人打著赤膊,甩開膀子,挖得滿頭大汗,用了差不多快一個鍾頭,挖出一個三尺見方的長形土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