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先生

作者:夕語柒歆

UU的文總是耐人尋味,引人深思,這篇文一樣不例外。

X先生是一個慈善家,燦爛的光環,和藹的微笑,一心隻想幫助他人。幫助不知道快樂的年輕寡婦尋找快樂,幫助因故無法有足夠學費的宋曉彌實現夢想。雖然最後結果都令人惋惜。但似乎也不能否定X先生的善心,畢竟他也曾挽救過一個虐待女兒的酒鬼父親。而且雖然他說要監視你的生活,但其實也並沒有實行,還是尊重了你的隱私。

是,X先生的行為似乎都沒錯。但就在於他每個月給的錢數,他抓住了人性中複雜的思想。若你每個月固定給錢,宋曉彌和那年輕寡婦還是會安安穩穩地過生活。但就是那多餘的錢數,使人自然會琢磨自己的行為,到底哪裏值得你多給我錢?然後用自己的思想琢磨出的原因而變本加厲地實施這一自己認為的行為,去獲取更多的錢。一個行為不論性質如何,若往極端處一步一步發展,最終釀成的隻是悲劇。

也許你會說,宋曉彌要是不想那麼多,安心接受錢,那就可以早一步實現她的夢想了。可人性思想的複雜就注定了這一切的不可能,人們從小被灌輸著“天上不會掉餡餅”這一思想,任何的給予都是有回報的。對於陌生人的善意。人們就更加深化這一思想了。不論是宋曉彌或是年輕寡婦,她們都在盡自己所能地回報X先生,回報他所給予她們想要東西的行為。宋曉彌的自作聰明貫穿了全文,等到最後真相揭露時,她每個月所表演的內容變得多麼諷刺,又多麼的愚不可及!就像文章說的:“相對於陌生人的善意而言。人們更願意信任通過等價交換獲得的東西。”X先生深諳此道,也正是對這個的有所期待才會去幫助他人,做所謂的慈善。

現今又怎不會如此呢?大多的慈善家,有哪些是真正懷著一顆善良之心,懷著一顆回報社會之心而去做慈善的呢?慈善家大多是企業家,都經營著大大小小的公司。當一個公司有了技術,有了資金,有了員工,剩下所需的就是市場。而市場的開拓,也就是激起大眾對你產品的購買,需要的是品牌的建立。而能最快打造出公司良好形象的就是做慈善事業,讓領導人成為慈善家。多麼虛假!卻是血淋淋的事實。真正的慈善家應是像比爾蓋茨與巴菲特,中國的陳光標那樣,懷著一顆真正的慈善之心做慈善。可悲的是,平日裏號稱慈善家的人啊,在比爾蓋茨與巴菲特的邀請下,竟是寥寥幾人的應約。我看到這事時,我真的笑了。中國與美國的差距,何止是體現在國力上呐!在一個現在國力超過日本,躍居成為世界第二,連美國也頗感威脅的中國中,慈善家們各懷心思。X先生隻是其中之一的代表,享受著操控別人命運的快感,戴著慈善的麵具,微笑著的形象。這有多麼醜陋!

當醜陋的微笑浮現在每個慈善家的麵容上時,我想就是整個社會的悲劇了。小妖UU:謝謝這位可愛可敬的生米給UU這麼高的評價,其實在看到這個評價之前,我在金版貼吧看到一個回複,是覺得這期《X先生》看不懂,心中還難過了好一陣呢,心想我就這麼老了嗎?難道這麼快就有代溝了嗎?但是看到你的文評。UU又重新有信心啦!其實UU到底是十分喜歡這篇《X先生》的,UU隻是想知道,在利益的驅使下,我們到底可以做出怎樣的表演?謝謝你,UU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