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染織藝術設計中的色彩要素探析(1 / 2)

染織藝術設計中的色彩要素探析

藝術探索

作者:殷群

【內容摘要】文章主要從光的強度、物的顯色原理、人腦的視覺感知特點以及色與色的對比、距離、麵積大小、節奏分布等因素多角度對染織色彩要素進行分析,重新理解、概括歸納、恰當使用色彩語言,明確色彩的主次關係,取得色彩間的相互聯係,保證色彩平衡,和諧統一。

【關鍵詞】染織藝術 色彩要素 色彩視知覺 特點

染織藝術視覺表現的兩大要素,相較紋樣、色彩更具視知覺衝擊性,是靈魂之所在,直接體現著人們不同的情感需求以及對於內在精神世界的關注、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色彩同音樂之旋律縈繞,帶給人們無限美的感受,或敘事寫實,或抒情浪漫,或神秘高貴、優雅知性、奢華複古,或嬉皮朋克,各自演繹著別樣情調。

染織物的色彩設計理念決定了風格的獨特性和多樣性,色彩選取、提煉和搭配,色彩麵積的大小及位置的擺放體現了一定高度的文化素養和美學修養,是染織物的最大價值與品質所在。

首先,色彩的設計要考慮到物的顯色原理、人腦的視覺感知特點。色彩是光作用於人眼的視覺係統所產生的色散現象。光本身沒有顏色,色彩的呈現是物體對於光源的反射或透射作用於視眼膜,使其受到刺激興奮,後由大腦做出一定的複雜的識別、判斷、對比、綜合,將視覺轉化為知覺,最終形成色、形的信息采集。不同比例的光刺激產生不同的反應,目前較權威的說法是楊·赫姆霍茲的“紅綠藍三色機製學說”以及赫林的“對立學說”等。不同的色光對於人眼的刺激是不同的,色光中原色光的混合狀態也不一樣。各染織品因材質及織造工藝以及操作手法的不同,吸收和反射波長不同,呈現的色彩效果也大相徑庭。

其次,色彩帶來的視覺心理感受。受人的心理因素——知覺活動的影響,人類在色彩心理方麵存在著某種共同的感應,對處於不同位置環境等條件下的色彩也會產生某些特定的視覺感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色彩的輕重冷暖

色彩的輕重冷暖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

白色的物體輕飄,黑色的物體沉重。白色是棉絮、雲朵;黑色是鐵塊、暗夜。這些感覺來自於人類日常的知覺體驗。色彩的輕重感主要取決於明度。明度高色輕,明度低色重,白色最輕,黑色最重。一般加白提高明度,讓色變輕,加黑降低明度,讓色變重;純度高的暖色具分量感,純度低的冷色具輕盈感。

色彩不同,溫度感覺也不一樣。帶紅、橙、黃的色調被稱為暖色調,帶青、藍、紫的色調被稱為冷色調。當冷暖各異的色彩同時對比時,冷色是海水、醫院、高科技,讓人感覺沉靜、肅穆和寒意;暖色是火焰、陽光和旗幟,明亮、積極有熱情。

無彩色係中黑色屬於暖色,白色屬於冷色,灰色屬中性色。

相同色彩在不同對象的對比中,其冷暖性質也會發生變化。如黃與紅並立,黃顯得冷一些,而黃與藍相比,黃就相對暖很多;同屬紫色係,藍紫比藍暖,但比紅紫冷。色彩的冷暖感覺與明度純度相關,如,加白提高明度,色彩變冷,手感輕薄綿軟;加黑降低明度,色彩變暖,手感厚重牢硬。此外,純度高的色彩比純度低的色彩一般感覺暖一些。色彩的冷暖輕重還與染織物的表麵材質及其對光線的作用有關,光滑細膩的絲綢色傾向於輕冷,而麻毛的表麵色則傾向於暖重。

暖色使人興奮,但易感疲勞和煩躁;冷色讓人鎮靜,但暗沉的冷色叫人消極憂鬱;但凡清新明朗的色調必會帶給人輕鬆愉悅的舒適感。

二、色彩的進退脹縮

色彩的進退指人在看相同距離的不同色彩時,產生的遠近不同的距離錯覺。明度高、純度高的暖色、強對比色視覺更直接、有迫進感;反之視覺遲緩、有退避感。例如紅色與綠色比,紅進綠退;暗紅與純綠比,綠進紅退;黃色與橙色比,黃進橙退;強對比色中,麵積較小的一方視覺集中,更具前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