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以前,華夏國根本就沒有什麼像樣的娛樂生活,年輕人的閑暇之餘,除了甩老K,無非就是下象棋,或是三五成群的上街閑瞎溜達,在那時,甚至是連副麻將牌都沒有,這業餘生活可以說是相當的匱乏,也是非常的單調。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港台的一些娛樂形式也開始逐漸的進駐了華夏,華夏國得休閑和娛樂場所也是漸漸的越來越多起來,也逐漸豐富了時下年輕人的業餘生活,就連青年男女談戀愛,也已不再是隻局限於公園和電影院裏了。
華夏國的人民有著天生的極速更新理念,一旦這外部環境有了改變,這人的思維也就立馬的活泛起來,對新生事物的感知也總是顯得特別特別的熱情,接受能力也是特別特別的快。
一茬一茬新生事物的引進,總能吸引著各類潮流人物的眼光,也讓人漸漸的淡忘了曾經那有過的許多樂趣,而國家實施的實時政策,有時也會在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就像是八十年代中期那對電視機的限購,就曾掏空了一大批居家市民的口袋,可是僅僅過了沒幾年,這些當年瘋狂搶購的商品就已經成為了當下的淘汰品。
這娛樂生活自然也是一樣。
起先是電影院的興起,而後是街頭迪斯科。一些留著長發腳穿喇叭褲的時髦青年,手裏拎著一部錄音機,而後三五成群的走街串巷著,就是想找個可以嗨的場地可以去自娛自樂。
喇叭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就是遍地開花的交易舞廳,再到後來的遊戲廳和KTV的狂熱,總之,每一個新興事物的盛行,也總會伴隨著另一個已經過時的事物在人們的腦海裏漸漸消失……
“皇冠娛樂”迪廳的開張,不僅蓋過了“炎黃遊戲廳”當初開業的火爆,自然也會拉走了“炎黃遊戲廳”裏的一部分的生意,特別是台球室裏的生意,陳延泗終於是完全坐不住了。
不管是走在道上想做老大,還是想靠著努力去做生意,這最極終的目的,其實還是為了想賺取更多的錢,這潮流的人漸漸的都去了迪廳,平時來“炎黃遊戲廳”裏的人就比以前少了許多,這生意少了,利潤也就自然被攤薄,但房租和開支卻依然是一樣的在支出,生存競爭的壓力也就漸漸的顯示出來。
想到“皇冠娛樂”的輝煌,陳延泗是如鯁在喉,心裏總幻想著,如有可能,就立馬徹底的去拔掉“皇冠娛樂”這根肉刺。
如果正道上去扳倒“皇冠娛樂”,這途徑無非就是兩個。
一個就是自己去再開一家迪廳,跟“皇冠娛樂”去公平競爭,努力想辦法去打敗對方;另一個辦法,就是抓住對方內部非法的地方去有關部門舉報,讓有關部門來查封它,雖然這種做法有些為同道所不齒,卻也不失為一條好路子。
至於第一條路子,陳延泗卻完全沒有去考慮,剛一開始想好,也就直接放棄了。
雖然有著遊戲廳這個現成的場地,可開迪廳卻需要著一筆不小的投資,別的不說,單是這這燈光和dj這一套設備,那就得需要著上百萬的投資,還有裝潢策劃以及那龐大的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