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武當論道(1 / 2)

“小師弟,本門雖屬於道家一脈,卻是走的以劍證道的路子。同樣以劍證道比較有名氣的還有青城山,江州青萍山莊。師傅他老人家一生所學全在劍道上,論用劍,天下無人出其左右。”

齊雲觀中告別師傅的兩人來到一處小亭坐下。江啟的大師兄正在給江啟講解本門修行心法。提到本門的劍道,大師兄蘆昊天一臉的自豪。

江啟聽得津津有味,完全不似在學堂裏聽周先生講授儒家精義時的狀態。聽到大師兄說到自己的師傅如此的厲害,江啟不由心中一動,脫口問道:“那師兄你呢?”

聞言,大師兄臉色一窒,隨即苦笑道:“說起來真是慚愧……”

原來大師兄自幼被師傅收養,五歲開始學道。師傅更是明言對大師兄說過其天資過人,極適合修道,他日定能道術大成,修為超越自己,至於傳說中的證道飛升也不是不可能。

大師兄的確不負眾望,在十五歲那年正式踏入江湖上所說的一品高手行列。可是誰也沒想到,大師兄修為竟止步於此。之後的十年時間始終無所寸進,不能超脫一品高手後天境界的桎梏邁入道家煉精化氣的先天之境。

道家稱之為入室。這一境界對道的認知才算是登堂入室。至於後麵的境界則是通幽境-煉氣化神,坐忘境-煉神還虛。還有最後一境地仙鏡。

雖然一品高手在江湖上也算是一方高手,堪稱宗師。但顯然大師兄不這樣認為。後天境界入先天境是學武之人的一道門欄,很多人終其一生也不得破門而入。因為以武證道本來就是最難的。而一旦邁入先天境武道高手則是神魔辟易,戰力無窮。就像江啟的師傅李子牧,雖然修為比江湖第一高手高十三樓深厚,但還不是他的對手。

師傅對大師兄的這種情況,隻是說其機緣未到,並不多言。

所以大師兄對自己修為停滯不前的狀況耿耿於懷,現在卻也無能為力。

江啟此時全無一點修為,並不能理解大師兄的苦衷,隻能出言寬慰:“既然師傅說師兄的機緣未到,那自然是真的。隻怕時機成熟時,大師兄師兄一躍入地仙境,也未嚐不可……”

對此大師兄隻有報以苦笑:“莫要取笑與我,小師弟你資質出類拔萃,以後定能修為大成,繼承師傅的衣缽。”

說著,大師兄取出一部泛黃的線狀古書

“現在我就將本門心法《上清大洞真經》傳授給你,你要收好了,如果有什麼不懂的,隨時來問我,師兄我會盡量幫你解答。”

江啟接過之後將其貼身收好,然後迫不及待問道:“大師兄,我什麼時候才能像師傅那樣禦劍呢…”

看著江啟猴急的模樣,大師兄莞爾一笑:“最起碼需要你的修為到達入室境界,才能禦劍離體。還早著呢。”

江啟聞言一陣失望,表情落寞。顯然師傅帶其入門時展現的手段讓江啟念念不忘。

“修行是個循環漸進的過程,不要急於求成,否則道心不穩,境界不固,特別容易走火入魔。”這時又輪到大師兄來寬慰江啟了。

江啟這個剛入道門的菜鳥,什麼都不懂。於是整個下午都纏著大師兄問著各種問題,按江啟的話來說這叫不恥上問,反正江啟總是有各種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