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溫情的時刻(3 / 3)

南敏行低頭想了一會,答道:“娘說得對,落枝頭,比遍枝頭好多了。春末,應當沒有那麼多桃花了。”

這樣的覺悟,比先前迅速作詩的能力更讓一席人驚歎了。

南敏行還主動說道:“我詩做得不好,不算數。再罰一樣吧。”

蘇穎穎也低下頭,她覺得自己必須承認自己的不足了。她從小喪母,一顆心裏全是自己的姐姐。

為了姐姐,她就該高興。

南敏行越出息,就對她姐姐越好。

蘇穎穎再抬起頭,臉上就沒了先前的沮喪。她主動安慰南敏行道:“這已經很好了,換了我二三歲的時候,可做不出詩來。”

聽蘇穎穎安慰自己,南敏行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他知道自己這詩有些殘缺,不然也不會想這樣久。這是他作的第一首律詩。

他掙紮半天,小聲道:“我也不是很好的。這首詩我其實想了特別久。”

這首詩,他想了一年時間。

南敏行兩歲的時候,他父親就要先生教他詩書了。那會兒每個月都要寫一首。南敏行寫不出,就往其他背過的詩句上打主意。將那些詩句改頭換麵後背出來。

有時候蒙混過關了,有時候就被發現了,就被罰站在牆邊自己反省。

南敏行此時不害怕蘇昭寧罰自己站,他更擔心的是一句話。

南敏行被嬤嬤誇讚的時候,聽父親身邊的那山羊胡老頭子背著父親說的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他很害怕自己不是最好的孩子了。

這種害怕,在今日終於發生了。南敏行在去年春天的時候,就琢磨了這樣一首律詩。在這一年裏,他根據自己背過的其他古詩,反複改,反複修,自認為已經很不錯了。

但蘇昭寧這一字,讓南敏行覺得,他這樣強改是沒有用處的。這些東西終究不是自己的。

這一句遍枝頭,最早是一句桂花落。他將桂花改成桃花,將落改成遍,又把順序換了。

這樣拚湊,一首律詩雖成,如今卻盡是紕漏。

南敏行心情十分低落。他後麵再回答行酒令都有些精神懨懨。

蘇穎穎注意到南敏行的情緒變化,忍不住有些生氣。自己都已經認輸了,姐姐以後就靠他。他怎麼能這樣。

趁蘇昭寧站起身去聽白術稟告午飯菜肴安排的時候,蘇穎穎就對南敏行道:“還說自己是男子漢,不是小孩子。一蹶不振就是孩子做的事情。”

南敏行聽後,抬眸看向蘇穎穎,問道:“七姨母明白我為什麼難過?”

蘇穎穎翻了個白眼答道:“當然,我是你姨母,又不是小孩子。”

“我也不是小孩子!”南敏行立即答道。他想好了,不會作詩又怎麼樣,做不好詩又怎麼樣,他學就是了。他那麼聰明,怎麼可能學不會呢。

離蘇穎穎和南敏行最近的是南宛宛。看著這一弟一妹,南宛宛又是欣慰又是心疼。

果然苦難才能使人成長。家中的兩個孩子,都完全沒有把自己當孩子看了。

蘇柔嘉則更加相信南敏行的能力了。這樣的孩子,天生就是要做世子的。他日後必能護得定遠侯府安寧。

關注公眾號:清香書城,領免費看書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