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偵察(3 / 3)

曹德贇麵無表情地說:“你自己要小心,保持聯係。”說完,帶著兩個人轉身沿小路進山。等三人轉過一處山腳,消失在視野裏,尹傑向鎮子裏走去。

寒亭位於一片山坳處,是個很小的鎮子,鎮中心隻有十字交差的兩條路,一條路就是尹傑來的這條,另一條橫著,往遠處延伸,連著這裏的幾處村寨。這裏的村民因為他們的驍勇與剽悍遠近為名,其名來自於抗戰時期。當時國民黨的部隊為了阻擊日本軍隊從這一線進攻中國,派了大量部隊在這裏與日軍進行陣地戰。當時的木交族人基本上全民皆兵,展開了與日軍的遊擊戰。他們把山居民族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上山如虎,入水如魚,打得日軍聞風喪膽,被稱為“山兵”。他們打伏擊,打襲擾,探情報,成為國軍有力的臂膀,為保護大後方,立下汗馬功勞。自改革開放以來,由於這裏環境閉塞,交通不暢,經濟水平遠遠落後於其它地方。這裏的人走上無政府狀態,變成法外之地,跟這裏民風有關,也跟經濟發展程度有關。

橫著的這條路上,鎮政府、衛生院、派出所、稅務所、計生站等一應政府部門,全部集中在這裏,但隻有衛生院裏還看到人們進進出出,其它部門則罕見人跡。

十字路口這裏支著幾個遮陽大棚,棚布用的是類似風帆一樣的帆布,由於長年的煙熏,已經是黑黃色。棚下麵賣的是當地一種名吃,叫肉餅,一老一少兩個人正在燒著滾油的鍋裏炸著這種圓形的食物,焦黃的外皮,散發著陣陣香味,誘惑著尹傑的食欲。

這個攤位從尹傑很小的時候就有了,自從大學畢業離開家,他已經很少吃這種東西了,但它在兒時給自己留下的美好回憶卻是永遠不能忘記。

尹傑停下來,用當地話衝炸餅的老人說:“大爺,來一塊。”

老人留著花白胡須,用長長的鉗子夾了塊餅出來,放在鍋上麵支著的架子上,把餅上帶的油滴幹淨,然後用一張黃裱紙把餅包上,交到尹傑的手上。尹傑放在鼻子下聞了聞,又酥又香,還是兒時熟悉的味道,就連包餅用的黃裱紙,還是他小時候用的那種。

尹傑顧不上燙,大口咬了一下,一種清香真衝咽喉,他不由讚了一聲:“真好吃。”

老人看他陶醉的樣子,笑著說:“好久沒有吃到了吧?”

尹傑一邊吃,一邊說:“是啊,小時候我經常來你這裏買,想念了多少年,今天終於吃到了。”

老人笑了,一臉的純樸和慈祥,他問:“你現在不在這裏住了?”

尹傑說:“我父母做些小生意,搬出去了,我也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外麵。”

老人有些羨慕地說:“你們真是太好了,知道讀書,這是我孫子,初中上完就跟著我買餅了,可能這輩子都要在這裏過了。”

尹傑說:“也不一定,他有了你的手藝,可以把這餅賣到全中國啊。”

老人笑了,說:“外地人不一定喜歡,你回來做什麼?”

尹傑說:“想家了,回來隨便看看。”

老人說:“好啊,葉落歸根,鳥倦顧巢,千百年來,別管多有錢,也別管官多大,人都是這個樣子。”

一邊吃著又香又軟的餅,一邊用熟悉的鄉音與老人聊著一些舊事,尹傑心裏滿是愜意,如果不是此行的目的,他真的不願相信這裏會隱藏著走私犯罪,且又是一個令人頭疼的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