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漁民兄弟的憤怒(2 / 3)

陸良又問:“是誰的責任?”

吳加時為難地說:“這事油船和漁民都有責任,船方不聽指揮,自己改變航向,要承擔主要責任,但是漁民的養殖區已經擴展到了港池裏,這也是違反了國家的有關規定。以前我們對漁民進行過規勸,但是他們不聽,我們也沒辦法。現在出了問題,漁民讓船方承擔全部責任,船方不服,不願意承擔,事情僵持下來,我們公司現在是兩頭受氣啊。”

陸良問:“養殖區域的界定這一塊什麼部門說了算?”

吳加說:“漁政。”

陸良考慮了一下說:“這事恐怕要漁政出麵,對漁民做出規勸,但船方該賠的損失一點也不能少,畢竟這些漁民是我們自己人。”

吳加時為難地說:“漁政的人我們叫不動啊。”

陸良說:“漁政與邊管站同屬於港口管理部門,我們經常在一起開聯席會議,周站長應該與他們的領導熟悉,我向他彙報一下,看他能不能做一下漁政的關係,讓他們出麵。”

吳加時連連點頭:“那感情好,那感情好。”

陸良跟周泰錫打了個電話,周泰錫爽快地答應了,不一會兒周泰錫回過電話來:“漁政同意了,他們的人一會兒就到。”

聽說漁政同意來,吳加時鬆了一口氣。

兩人走進辦公室,三個代表早就等得不耐煩了,其中一個年齡大的衝著陸良說:“明明是油船違規,為什麼不賠錢,我們可都是中國人,這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可不能讓外國人橫行霸道,現在是新中國,不是清政府。”

陸良聽了,笑了出來,他們還真能講道理,直接上升到民族利益與曆史恩怨的高度。代表們看他笑了,也覺得自己這話題扯得有點遠,跟著笑了出來,大家這一笑,緊張的氣氛緩和了不少。

關於漁民違規養殖的事情,由於邊管站不是主管機關,陸良說了也沒有可信度,再說代表們也不愛聽,所以幹脆不講,隻等著漁政的人來說,於是扯些不輕不重的話題來打發時間。

陸良說:“你說得有道理,我們都是中國人,中國人肯定向著中國人,哪裏還能向著老外,各位請放心,我們一定盡量把大家的損失找回來。”

幾個人坐著扯了十分鍾,漁政來了兩個人,一男一女,陸良與他們一一握手。

坐定後,男的說:“油船進養殖區的事情我們聽說了,過來了解一下情況。”

吳加時把情況簡單介紹了一下,來人又說:“我們到來隻有一個意思,就是代表漁政部門向各位代表表明一下情況。按照我國《漁業法》規定,海港港池主航道一百米以內不準進行養殖活動,這不僅是我國的法律規定,也是國際通行的慣例。這些老外常年在海上跑航線,這些規定肯定是了解的。所以,大家都是中國人,我實事求是地講,這件事我建議盡量走調解程序,不要走海事訴訟。你想啊,這事牽扯到外國航運公司,他們公司要派代表調查,還要牽國際海事組織,麻煩所以,官司拖的時間會很長。

另外,外國人打關係一般都會請專業的律師,法院在判決的時候肯定會把我們違規養殖的事情考慮進去,到時不要說獲賠的數目比你們現在要求的少,甚至承擔全部責任的可能性都有。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這種事情多了去了。其中的利弊我已經講清楚了,請你們根據實際權衡。”

陸良也說:“我也建議走調解程序,我們都是中國人,到時肯定會盡量為大家爭取利益,如果你們實在不願意,那也沒關係,大不了我們就把船扣下來,等著你們打官司。”

代表們心裏明白自己存在違規的地方,隻是習慣了有關部門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的處理方法,想通過把事情鬧大向石油公司施壓,爭取更多的賠償。

一個代表說:“船上裝的是石油公司的油,他們當然有責任,他們也要賠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