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欲望是因,珍愛自己的生命是果。正是因為有了欲望,才有了得不到與可以得到。得不到的時候,就會生出憎恨和妒嫉,於是造出了種種的業來。
而有些惡業就像地獄和餓鬼一樣。隻有知道了欲望的可厭之處,並且將厭惡欲望這種心態保持住,舍去了惡,樂於行善,才能恢複天然的人。
還有,知道所有的愛都是要厭惡的,懂得拋棄愛,樂於舍去,滋潤愛的根本。這隻是達到增上的善果,還是要輪回的,不能成就聖道的。所以眾生想脫離生死輪回,必須先斷去貪欲,還有對愛的渴望。”
這裏要特別解釋一下‘增上’的意思,‘增上’可以解釋為並非自己體悟的,而是由於別人教授後,才明白了的道理,或者也可解釋為‘其他因素相助’的意思。在佛語裏名為‘增上’。
為什麼很多修佛的公案裏,那些老和尚們,總是動不動給別人打禪機,就是這個意思。他想告訴你一個事,可是又不能直著對你說。
因為一給你說了,你聽懂了,就成了增上果了。是你聽別人說的,而不是你自己體悟出來的。
他要是告訴了你,就是害你,讓你得不到體悟。因為告訴你後,你就有了先見,就算馬上明白了,也不一定能修到那種境界。
所以有些人總是覺得那些老和尚們是在故弄玄虛,其實是因為人們自己不懂而已。
其實人類何嚐不是處處增上呢?小時候開始學說話,都是大人教的。寫字,也是老師教的。
寫東西、唱歌,都是從模仿別人開始。這些都是增上果。以前聽故事,說有個孩子從小被狼帶大,於是生活習性和狼基本差不多,不會說話,隻會像狼一樣嚎。這就是因為他是狼教出來的,受到了狼的增上果。
如此看來,人類若是某一天,所有懂人語的大人消失了,後代隻能呀呀地發出幾個單音了。可能要再經過幾萬甚至幾十萬年的進化,才能再次掌握語言。總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有相互模仿的本能。隻有真正體悟後的人,才能創作出自己的東西。
當然對於一般人來說,佛教的這個斷欲除愛的提倡是大大不必理會的。釋祖也說了,如果你想脫離輪回,就要斷除欲望和愛渴。
我們大家沒有修成佛的願,所以也不必斷欲除愛,隻不過,人活著欲望越多,就越會犯很多錯,人要平平安安的活著,還是欲望少點,愛的少點為妙。
現在唐少寒在苦惱的事,正是因為自己的貪欲,使得自己落入了一個惡業中。他要是不貪圖這些吃食用品,當然也就不會被眼前的兩個少年圍堵在這裏了。
就在唐少寒遇到兩個少年的圍堵的時候,跟在他後麵的兩個守衛此時正坐在一根倒地的大木頭上悠閑地吸煙喝酒聊天呢。
兩人可不知事情的嚴重性,聽從金發青年親信的委派,跟著唐少寒出來後,兩人對前麵小孩一會慢,一會快的走路法大為不滿。
他們兩個都是特種兵出身,退伍後便被老戰友拉進了這個組織,做起了雇傭兵,後來被派到這鬼島上,天天守在小二樓外,比坐牢也差不多了。
好不容易出來,當然要散散心,好好休息休息。至於前麵那個中國小孩子的死活,怎麼會落入他們的眼內。
在島上,他們自己都算不清見過多少活蹦亂跳的孩子死去。所以跟本沒把唐少寒當一回事。
隻是迫於那親信的命令,先前才緊跟了唐少寒一會。一旦遠離島中心後,兩人就將此行的任務拋在了腦後,坐在枯樹旁舒服地休息開了。
唐少寒放下懷中的箱子後,馬上從懷中抽出了匕首,慢慢地後退向山坡一麵,側過身體,不令兩個少年對他形成前後夾擊的局麵。
高個少年見唐少寒抽出匕首後,全身下彎,一雙如同惡狼的眼睛泛出陣陣精光來,倒抽了口冷氣。
他和矮個少年兩人身手並不高明,在島上除非有人主動招惹他們,一般他們決不會主動去惹別人或與人產生衝突。能活到現在也正是因為兩人的小心和謹慎。
先前覺得唐少寒隻是個十歲不到的小孩。怎麼看也不像是個難纏的人物,又有一堆日用品的誘惑,兩人商量了半天才下定決心來幹一票。
現在突然見到唐少寒拔刀出來,全神戒備,似乎要與他們拚命的樣子。高個子頓時有點心虛了,心裏開始打起了退堂鼓。
矮個少年見高個少年站在原地似乎沒有要上的意思。喂了一聲道:“你在幹嘛?還不快上?”
兩個人裏,高個子比矮個子厲害,所以一般都是高個子先上,矮個子從旁邊協助。高個子不動,矮個子也不敢冒然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