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帝國春寒(1 / 2)

黎明尚未完全到來,厚重的雲層下,春日的曙光,好似還依然遙遠。

京都皇家寺院的法源寺,此時卻是燈火通明,庭院與樓閣之間的皚皚白雪,映著燈火的光亮,竟連簷下鬥拱上的彩紋,都那般清晰。

帝國中,這唯一一處欽賜仿宮廷格局而建的寺院,曆來,都承擔著溝通世俗極權與虛渺神祗的重任。

更因秦帝國的皇家宗室,種種因緣,導致所謂的太廟,其實更多形同虛設,曆代皇帝的靈位,反而供奉此間,因此,這法源寺,在皇家的諸多儀典中,愈發不可或缺。

辰時剛過,法源寺裏的沙彌,恭敬的打開寶殿前的正門。一時間,挑著大內、宗人府、禮部、炳王府的串串宮燈,引著一隊隊的太監、宮娥、禮官以及王府上的主事,魚貫而入。

走過回廊底下的小沙彌,厚厚的僧袍掩映著瘦小的軀體。眼見院前的紛擾,尤其是那衣飾紛繁,五彩絢麗的婀娜宮娥款款移步。一時間,也不覺鼻息粗重起來,走在前邊的師傅,低沉著,輕輕的吟誦了一首警示的佛偈。這小沙彌們才又漲紅著臉,垂下頭,認真的端著供盤,仔細走過。

這不過是春日間,最為尋常與普通的一個日子。可是今日,卻注定是極不尋常的一個日子。

自去歲深秋,當今陛下新帝,在得到攝政王炳王的支持,禦駕親征漠北棘國以來。隨著戰事日灼,前線反複。被譽為當代“帝國之翼”的攝政王炳王,所獲恩寵愈隆。

不日前,炳王長孫景雲小公子,年滿十二,依著帝國的慣例,將擇吉日行冠禮。

按例,親王子孫,若不是天子嫡係,一應世俗禮儀,自有分別。但是新帝陛下,竟百忙之中,親自下旨問詢,且最終恩準,炳王長孫的冠禮,循皇長孫例,著禮部好生籌謀。

今日,便是禮部與欽天監勘定的吉日。法源寺,便是此次景雲公子,行冠禮的典儀之地。

帝國立國數百年來,如此殊榮,也實是前無古人。

吉時剛到,一時間,鍾鼓齊鳴。就在這赫赫揚揚中,宗人府宗人令與禮部特派的禮官,先後代為禱告天地,告慰列祖……

當然,這一節,不過是整個冠禮中,第一道儀典罷了。到得辰時,今日的主角景雲公子,才會親臨法源寺中,在既定的殿堂,由禮部主持最為隆重的加冠之儀。

※……※

北國之春,廣袤四野,依然還在皚皚白雪的塗裹裏。便是到了此時,京都上下也依然一派蕭索,全無複蘇的和緩意味。北國的溫暖,終是遲緩些吧。

隻是,這酷寒,始終是擋不住庶民的好奇。

早早的,在晨曦悄悄灑上京都的天空,染白東邊的魚肚。自京都的東門起,到這法源寺的街道兩側,陸陸續續,便擠滿了觀望的民眾。

京都拱衛營,早已出動。大批的甲兵,不斷湧上街頭,長槍和鐵盾,圍成牢固的堤岸,阻擋著熱情四溢的民眾浪潮。

東邊的輝光,愈發的明亮起來了。

粼粼車隊,也自東郊駛進了東城門。

為首,一隊兵甲整肅的府衛,引著一輛四匹白馬並駕的禮車,寬大的車身幾乎遮蔽了整個街道。而上麵樹立的則是象征著炳王功績,一座頂部裝飾有展翅蒼鷹的旗幡,旗幡上,濃墨大書“帝國之翼”四個大字。

而後,才是一隊華麗的、舒適的宮廷車駕。

凜凜寒風中,車駕的帷幔,有意的收束起來。使得坐在車中之人,能夠接受萬民的景仰。

車隊緩緩駛過長街,一開始,自車隊剛剛出現的時刻,民眾中,竟都鴉雀無聲。慢慢的,才有了窸窣碎語,而漸次,萬民低沉的竊竊私語,終於演變成統一而整齊的歡呼。人群開始歡騰起來。

“十公子、十公子、十公子……”

喧騰的歡呼聲,此起彼伏,沿著長街,震動著京城鱗次櫛比房屋上片片簷上青瓦。

在帝國的往聖先賢中曾有人說過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