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科性大學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建設構想(1 / 2)

多科性大學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建設構想

財會教育

作者:張原 趙勇 高革 趙珍

摘要:財務管理作為財會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課程,其實踐教學建設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生專業素質的高低。本文以多科性大學為對象,通過對其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現存問題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多科性大學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建設的基本構想:即在學科骨幹的主導下,以培養學生“工管交叉”的應用性能力為導向,通過推行授課主體的“掛牌選聘製”、建立“雙師型”授課結構、開創“移動課堂”和仿真崗前模擬等方式,逐步確立適合多科性大學自身特點的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係,最終提升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多科性大學 財務管理課程 實踐教學

一、引言

財務管理自從被引入到我國高校會計專業課程體係以來,關於其實踐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探討,得到了理論界和教學界的廣泛關注。實踐教學不僅是檢驗理論教學環節“教”與“學”效果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從以往理論研究的熱點來看,大多集中於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係與方法,而鮮有學者針對多科性大學這一特殊主體進行教學探討。所謂多科性大學,主要是指以理、工、醫、農等學科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為優勢學科或主幹學科,以其他相關學科作為支撐學科,各個學科之間相互交叉滲透,並能不斷衍生出新分支學科的大學。對於多科性大學,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的現狀是否合理?能否複製與照搬其他類型高校的模式?其建設的原則又包括哪些方麵?實踐教學的構想如何落地實施?關於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從理論研究角度和教學實踐角度都具有很大的價值與意義。

二、多科性大學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財務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對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多科性大學財務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卻普遍存在著教學效果不佳、學生興趣不足的現象,分析其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於以下三個方麵:

(一)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未能得到有效認識。以理工科為主幹的多科性大學,經管專業作為其支撐學科,專業的建設往往得不到學校領導的重視和關心,導致經管專業的學校配套資源與實踐教學需求不匹配,學院與教師對實踐教學的執行動力不強。主要表現為實踐課程課時安排不足、各部分教學內容之間沒有內在聯係性、財務管理模擬專項實訓被忽視等,使學生對財務理論的理解僅限於書本認知,無法真正解決實務問題。同時,實踐教學的重心從校外企業實習向校內實踐模擬訓練轉移已成為必然,如果學院對學生的實務操作技能培養重視不夠,必然導致學生的基本應用能力缺失,專業問題的處理能力欠缺。因此,要真正提升實踐教學的效果與質量,多科性大學管理學院的院長或學科骨幹必須重新審視人才能力培養的方向,正確認識實踐教學的價值,主導推動實踐教學體係的頂層設計與執行的有效監督。

(二)財務管理實踐教學模式未能突出自身優勢。多科性大學財務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模式,往往是照搬綜合性大學或財經類院校,而未能結合自身特點與優勢,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一方麵是由於多科性大學與其他類型院校的師資力量、培養目標、教學管理體製等方麵存在較大差異;另一方麵,多科性大學對於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很少借鑒自身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麵的優勢。所謂應用型人才,是指既熟悉“必須夠用”的專業理論知識,又掌握基本專業實踐技能,同時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麵素質。目前,多科性大學未能將財務管理實踐教學與其優勢理工專業相互掛鉤,忽視了細分財務領域、特色專業人才的重點培養方式。導致多科性大學在專業發展和實踐教學創新方麵目標不夠清晰、特色不夠明顯、執行動力不夠強。

(三)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目標與人才市場需求脫節。對於多科性大學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的目標,大多是為了讓學生強化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而未能結合財會類人才的市場需求。目前市場需求的財務管理人才主要是能夠盡快進入工作狀態、熟練應用計算機管理係統、具有較好的商業人溝通技巧和掌握第二專業知識的綜合性人才。而當前多科性大學的實踐教學過程無非是教師講授實踐方法,學生按照實踐要求“依樣畫葫蘆”,簡單的重複操作程序而已,至於其中的邏輯與原因,並不理解。其主要原因在於目前高校的教師大多科研任務繁重,同時缺乏必要的企業實際工作經曆,任課教師對於實踐教學的精力投入往往感到“力不從心”,最終導致多科性大學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的目標與市場需求相互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