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麼中國缺少《江南style》(1 / 1)

為什麼中國缺少《江南style》

2012江南style爆紅原因揭秘!

盡管世界文化有所不同,人們看到一個外國人惡搞自己,都會樂在其中

不明就裏的人得花一些時間才能反應過來,《江南Style》其實是一部諷刺作品。這首由韓國流行歌手PSY表演的單曲出現在7月,而後荒唐地傳播開來。單曲的視頻具備一切韓國流行音樂的標準元素:一如既往經過嚴密設計的舞蹈、極盡誇張的造型,以及由擅長製造熱點的韓國娛樂產業打造的光鮮的價值觀。

但最重要的是,《江南Style》有種自嘲式的幽默,這種諷刺意味使得視頻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它有3億的點擊率,超越並嘲弄了其他正經的韓國流行歌曲。

在中國,《江南Style》在流行之餘還引起了一種特別的情緒,人們不禁追問:為什麼我們沒有創作出這樣的作品?盡管,一個中國城市中的歌手和舞者就比韓國全國都多,但中國娛樂產品似乎在政治影響力、資金調動力和市場影響力略遜韓國一籌。中國總是不斷談到國家“軟實力”—去年,中國提出要在國家建設中把文化放到優先位置,並決心在全球文化體係中樹立起自己的文化品牌。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看到中國版《江南style》?估計可能性不大。首爾延世大學的中韓專家魯樂漢表示,“PSY是一個諷刺藝人,專門以搞笑為樂。比起中國,韓國喜劇作品中有更多的諷刺元素,而且創作質疑、嘲弄韓國的社會現象和政治等的作品不會受阻礙。在我看來,盡管世界文化有所不同,人們看到一個外國人惡搞自己,都會樂在其中。這樣的東西很有意思,但中國一般隻願意輸出展示自己古代文明及經濟發展的作品,而這些東西並不是那麼吸引人”。

在中國文化圈,這種現象有個名字—“《功夫熊貓》問題”。之所以用這部美國夢工廠在2008年出品的卡通片命名,是因為這部成功演繹“功夫”和“熊貓”兩大中國元素的電影,偏偏不是中國人創作的,中國的電影人不敢“玩”這類嚴肅的題材。中國導演陸川就是一個例子。他曾經答應為北京奧運創作一部卡通片,但當開始製作後,他才發現不能盡情發揮自己的創意。

事後陸川寫道,他一直“接收到各種要求,指導我這部片子該怎麼拍。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這部動畫必須弘揚中國文化。這些要求對於該怎麼去表現中國文化還給出了特別具體的規定。在這種壓力下,我和合作者們都有種窒息的感覺。那種去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的快感沒有了,想象力和創意也連同消失了,最終這部卡通片就擱淺了。”

目前看來,中國要出現自己的《江南style》還遙遙無期。“在韓國,藝術家和藝人在一個高度商業化但也很少受幹預的空間裏繁榮發展。”魯樂漢教授補充道,“如果發現韓國流行音樂很火就想去簡單地複製過來,會毀了它的。”

(來源:《博客天下》)